皇帝陛下坐在廷尉李斯位置上,打量着跪在下面李铁生,
“你说,新式武器已经研究成功,为何不向寡人汇报!”
李铁生没想到,他要的是这样的答案,心里有了底,
“回大皇帝陛下,关键部分已实现量产。
唯少府还难以达到,接待皇帝陛下最低要求!”
台上的嬴政手指不耐烦弹弹,廷尉的印玺,
“以一月有余,还没有修好,少府修葺工作是谁负责?”
李铁生头趴的低低,忍不住伸伸舌头,
“这个,是少府本人在,监督办理此事。”
“左相,王绾,负责此事,限期三日内完成!”
,
三日后,大皇帝陛下嬴政,带来车马依仗,在渭河上架桥,直奔少府。
“将做工丞,准备演示吧!”
李铁生紧张望着,他找来能工巧匠,苦苦不分昼夜训练三天后,举起右手,
“准备上子弹。”
旁边弹药手把子弹一颗颗摁到弹巢里,细细数过,“核实完毕,满装。”
本来陪同嬴政看热闹来的廷尉李斯,目光盯着前面古怪机器,
’这古怪机器能打败,匈奴健马骑兵?’
’骗三岁小孩呢!’
心里打定主意,这次预演结束,好歹奏他一本。
正想着,从古怪机器中传来拨浪鼓声音,布隆布隆……
李铁生还嫌不够快,“当前面是匈奴骑兵,速射、不要停下来!”
古怪机器哐哐哐哐哐,一直射,子弹流水泄下来,散落到校场满都是。
他突然想起来,机枪管需要制冷!
忙举起旁边一壶绿茶向火红枪管泼上去,滋滋滋,白色雾气遮住周围,
“为什么要泼茶?”
“枪管需要降温。”
嬴政看出来了,这古怪机器威力全在子弹上。
子弹产量是关键,屈指默默计算一阵,
“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子弹?”
“五千发左右。”
李铁生心里满是骄傲。
“不够,不够,匈奴控弦百万,每天至少保证供应三万发,才能打赢匈奴。”
李铁生刚受过桚刑,不想节外生枝,“没问题。”
扭头,“魏绾,将做工丞需要多少人手,你来安排!”
嬴政走后,“魏绾,每日量产三万,至少需要一千工匠昼夜不停工作……”
哪知魏绾,“好办,现在天下归秦,一个月内,我调三千工匠来!”
望着将做工丞不相信样子,魏绾有些窝火,
“大王并六国,六国工匠大部分安置在内史一带,调度起来非常方便。”
李铁生悬着心总算放下,“如此,有劳丞相大人了?”
有了三千工匠,就算制备固定硝酸铵这类危险、秘密活,还是他自己亲力亲为。
连吹制蒸馏瓶活,也基本都交出去了。
匆匆运作半个月后,总算达到日产三万标准,
再接再厉,又发明灌装机器,
匠人只要把需要填药部分,对准灌装机,
根据各部分需要弹药量多少,
压下去从上到下五档簧片其中一档,相应固体硝酸铵,
落下来灌装到指定位置!
这个发明进一步增加效率,再加上采木棉花籽和捣,
交由鬼薪和舂旦去作,日产高峰突破五万发子弹。
子弹有了,射出子弹机器也达到几十台,同年秋。
大皇帝陛下嬴政,等不及向匈奴证明大秦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