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尘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此事确实需要谨慎。你可派遣亲信前往丰州,一来可以确保你的安全,二来也能让你继续坐镇荣州,稳定这里的局势。
不过,你挑选的亲信,需得忠诚可靠、机智过人,且能领会你的意图。”
楚知翊微微点头,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几个人选。
他稍加思索后,说道:“晚辈觉得我那随从寻砚可以担当此任。
他是我的贴身侍卫,武艺高强且忠心耿耿,跟随我经历了诸多险境,且他还曾随我去过丰州,我信得过他。”
萧逸尘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如此甚好。你可让他携带你的亲笔书信,详细说明你的处境及抗倭的计划,务必让你外祖父和舅舅知晓你的决心与诚意。书信内容需格外谨慎,以防落入他人之手。”
“好!” 楚知翊应下后,便着手准备书信。
他在萧逸尘的茅屋中,铺开纸张,笔锋凌厉,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抗倭的详细计划都倾注在笔墨之间。
萧逸尘看着忙碌的楚知翊,心中暗自点头。
他这些年隐居山林,看似远离尘世纷争,但每当听闻倭人肆虐、百姓受苦的消息,他心中的正义之火便从未熄灭。
如今,楚知翊带着凌霄圣人的嘱托而来,又有这般赤诚之心,萧逸尘知道,自己出山的时候到了。
待楚知翊写好书信,将其小心封好后,萧逸尘说道:“大皇子殿下,你稍等我片刻,我这就收拾东西,随你回荣州府衙,共抗倭人。”
楚知翊眼中闪过惊喜,“有前辈在,晚辈心里踏实多了。”
萧逸尘微微点头,“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说罢,他转身走进屋内,熟练地将几件简单的衣物和一些书籍打包好。
片刻之后,楚知翊将给宁国公和李沐风的信写好,将它折好之后交给寻砚,叮嘱他道:寻砚,此去丰州,务必小心谨慎,将书信安全送到我外祖父和舅舅手中。”
寻砚单膝跪地,坚定道:“殿下放心,属下定不辱使命。”
待寻砚离开后,楚知翊与萧逸尘及执墨三人,告别了带路的岳姓老者,踏上了返回荣州府衙的路途。
一路上,萧逸尘和楚知翊热烈地讨论着抗倭策略,从如何更有效地组织百姓,到怎样利用地形优势给倭人致命一击,事无巨细。
回到荣州府衙后,楚知翊立刻召集众人,将萧逸尘介绍给大家。
众人听闻萧逸尘出山相助,士气大振,欢呼声此起彼伏。
他们雷厉风行地整顿吏治,将那些暗中与倭人勾结的官员一网打尽,让荣州官场焕然一新;同时,积极招募义兵,亲自指导士兵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在他们的努力下,荣州的抗倭氛围愈发浓厚,百姓们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而另一边,寻砚经过五日不息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之前宁国公一家的安身之所。
然而,当他敲开大门一问,才知晓这家的主人并非宁国公和李沐风。
“敢问大叔,之前住在这里的那李姓一家子去了哪里?”
寻砚心中一慌,担心他们出了什么意外,急忙问那门房。
“他们早在半年前就搬去了距离此地二十里外的凤灵岛上了。”那门房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