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顾客开始走进顾家织坊的铺子挑选起布料来,原本冷清的店面渐渐有了些许人气。
消息很快传到了沈漫耳中,她并没有慌乱。她深知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锦绣织坊靠的是品质与创新。
她一方面让工匠们继续钻研新的纺织工艺与产品设计,另一方面,她也开始思考如何在价格上给顾客更多的价值感,而不是单纯地比拼低价。
沈漫决定推出一些组合套餐,例如将五彩蚕丝制品与普通棉布制品搭配销售,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出售,既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她还加大了对织坊售后服务的投入,承诺如果顾客购买的产品有任何质量问题,锦绣织坊将无条件退换货或提供修补服务。
随着顾家织坊低价策略的推进,虽然顾客数量有所增加,但他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价格过低,织坊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而且一些顾客在购买了低价产品后,发现质量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开始对顾家织坊产生了负面评价。
而锦绣织坊这边,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周到,顾客的满意度极高,口碑越来越好。
一些原本被顾家织坊低价吸引过去的顾客,在体验了锦绣织坊的产品后,又重新成为了锦绣织坊的忠实客户。
顾苍意识到低价策略的弊端后,开始尝试调整。
他决定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分类,推出一些高端定制的产品,以提升织坊的利润与品牌形象。
他亲自挑选了织坊里手艺精湛的工匠,成立了高端定制小组,专门为一些达官贵人与富商制作精美的纺织品。
然而,顾家织坊之前的声誉受损,想要重新树立高端形象并非易事。很多顾客对他们的高端定制产品持观望态度,订单寥寥无几。
此时的顾家织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低价策略难以持续,高端定制又打不开局面。
沈漫看到顾家织坊的困境,并没有收手,而是打算借此机会,让他们长长记性。
接下来的几日,她让不同的人假装成客户,去顾家织坊低价订购大量布料。
不到三日,这些 “客户” 就将市面上能买到的顾家织坊布料扫荡一空,让顾家织坊一度产生了产品大卖的错觉,库存急剧减少。
随后,沈漫又暗中安排人在边城府的各个角落散布消息,称顾家织坊之所以低价倾销,是因为其织坊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库存积压,即将倒闭,所以才不顾一切地抛售。
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边城府的布商和百姓间炸开了锅。
原本就对顾家织坊质量有所质疑的顾客们,更加坚信不疑。
顾家织坊的高端定制业务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那些达官贵人与富商们听闻传言后,纷纷取消了订单或者持币观望。
顾苍焦头烂额,一边努力辟谣,一边试图寻找新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