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听说大碱场那边来照相的了,张淑珍也挺高兴。
“照啊,那咋不照?那照相的是来干啥?能给咱照么?”
“我听人家说,大碱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要毕业了,学校请了东岗公社照相馆的人,过来给学生拍毕业照。
那人坐小火车来的,今天不是礼拜天么?明天学校才上课呢。
所以照相馆那人就住在大碱场队部,正好给人家拍照。”盛希泰这个包打听,就没有他打听不着的事儿。
“妈,你之前不是说想照张全家福么?
我爸还说,要给新华照几张相,寄回老家呢,正好今天有照相的来,咱赶紧呗。”
这年月,照相那绝对是孩子们眼中了不起的大事,刚才一听说有照相的,盛希泰拔腿就往家跑,回来报信儿。
“快,赶紧把你二哥三哥都喊回来,还有你爸,上哪儿去了,赶紧都找回来,换件儿衣服,咱照相去。”
张淑珍也明白,这是难得的好机会,错过了再想照张全家福,不定猴年马月呢。
“哎,知道了,这就去。”
盛希泰得了母亲吩咐,立刻飞奔出去,把家里人都找回来照相去。
张淑珍这边,先把钱藏到柜子底下,然后锁上柜子。
接着去西屋,跟周青岚俩人给小新华把了尿,换了衣裳,垫好褯子。
正好盛连成爷仨回来,张淑珍又给他们找了干净衣裳换好,一家子收拾妥当了出门,直奔大碱场。
盛希泰在前面领路,带着家人直奔大碱场队部。
此时队部院里,摆了几把椅子,从东岗来的照相师傅,正给人照相呢。
队部院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全都是人,有来照相的,也有来看热闹的。
刘玉江、刘玉河兄弟,也在队部院子里,帮着维持秩序呢。
“看热闹的都让一让啊,别堵在那儿,人家想照相的都挤不进来。
要照相的,上我这儿来报名排队,等会儿就轮到你们了。”
说实话,这不年不节的,真正舍得花钱照相的人没几个,大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
刘玉江这么一说,那些不照相的就自动闪出一条路来,好让照相的人上前。
盛希平抱着小新华,旁边是周青岚和张淑珍,盛连成左手扯着盛希泰,右手扯着陈峰,盛家其他几个孩子跟在后面,顺着人群闪开的那条路,来到了队部院里。
“大哥,我们想照几张相。”盛希平抱着儿子来到刘玉江跟前儿,笑道。
“哎呦,我大侄儿来了,快,让大爷抱一抱。
哎呀,这孩子白胖白胖的,可太稀罕人了。”
刘玉江一看是盛家人,高兴坏了,赶紧伸手接过去小新华,抱在怀里稀罕一下。
盛家人多,盛新华还跟着周青岚去过学校,那也是有见识的娃。
所以这孩子被刘玉江抱在怀里,不哭也不闹,还朝着刘玉江笑了笑。
“那啥,老刘、老黄,人家林场的过来照相,再说还抱着个孩子呢。
咱发扬发扬风格啊,先给他们照完,再给你们照,行不行?”
小新华这一笑,把刘玉江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赶紧跟正在排队的两家人商议,能不能中间加个塞儿。
刘玉江是大队书记,他说话还能不好用?
那两家人一听,连忙表示他们不着急,让盛家人先照吧。
正好,这会儿照相师傅拍完一家了,那头去交钱,刘玉江就赶紧安排了盛家人,过去坐着。
盛连成和张淑珍抱着盛新华,坐在中间两把椅子上,然后左边是陈峰,右边是盛希泰。
盛希平和周青岚,领着弟弟妹妹们,站在椅子后面。
正好盛希平左边是盛希安、盛希康,周青岚右边是盛云芳盛云菲。
照相师傅调了一下相机,“我说一二三,你们就微笑,千万别眨眼啊。”
说完,照相师傅比了个手势,然后喊一二三,然后咔嚓一声,全家福在此时定格。
拍完全家福,盛希平两口子又抱着盛新华照了一张,然后盛家兄弟四个照一张,小姐妹俩照了一张,最后,盛新华自己还单独照了一张。
快六个月的盛新华,已经可以坐着了,不过大家伙儿都挺担心。
所以特地弄了块台布蒙在椅子上,周青岚蹲在椅子后面,小心的抓着儿子衣服。
小新华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朝着镜头笑了笑,照相师傅眼疾手快,抓拍下这一刻。
照完相,盛希平过去跟照相的师父说了声儿,多洗几张照片。
照相师父在登记的本子上,记下了盛希平的姓名,照了几张照片,要洗几张,然后收了钱。
并且告诉盛希平,大概得十来天之后,上大碱场队部来取照片。
盛希平应了声儿,把钱递给照相师傅,一家人这才高高兴兴的往回走。
牛毛广季结束后,林场营林生产开始,这个就不用盛希平操什么心了,他现在是在保卫科上班,不需要上山干活。
正好这时候天麻苗顶着夏至出土了,盛希平有班就去上班,休息就去挖天麻。
工资照领,副业还不耽误,可比营林铲树苗挣的多多了。
今年西林河那边要修铁路岔线,林业局征调各林场的知青过去干活。
修铁路的活累,但是挣钱多,还管吃。
盛希安琢磨了一下,觉得合适,于是就报了名,去西林河修路去了。
这一修,就修到了老秋去。
十月末,工程结束,盛希安从西林河回来,带回来四百多块钱。
张淑珍数着钱,心里挺美,可一看又黑又瘦的二儿子,也是心疼的不行。
“正好,今早晨花花又送来一只狍子,我这就剁馅儿去,咱晚上包饺子吃。”
张淑珍说完,就要下地去忙活。
“妈,这都啥前儿了,你可别费那工夫,随便弄俩菜就行。”
盛希安看了眼墙上的钟,都下午三点了,现剁肉和面包饺子,这顿饺子得啥时候能吃上啊?
“你就别管了,搁屋里帮我哄着新华就行,我来弄。”
眼瞅着十个月的盛新华,早就能满炕爬了。
张淑珍怕孩子爬到炕沿边儿,掉到地上摔着,恨不得眼睛不错珠的看着。
正好盛希安回来了有人照看孩子,她赶紧忙活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