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萧塬的话,曹平安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他在离开之前,还是好奇的瞥了一眼萧塬身边的书籍。
“看什么?春秋没看过?”萧塬自然发现了弟子的异常,便笑着将手边的《春秋左氏传》递给了曹平安。
曹平安却没有接过去,这本书他早就看过来,是萧塬指定他必看的一本书,只是他不明白,为何老师现在又在看呢?
萧塬自然明白曹平安的疑惑,都说古代人每天都在看《四书五经》,其实不然,至少在大夏,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书籍,但是科举的时候,其中的问题的确多数出自这些书籍里面,所以这几本书,算是他们必读的几本书。
至于萧塬为什么看,他不看不行,来了这个时代,你就得融入进来,更何况他还顶着京都第一才子的美名,万一让别人知道,他连《四书五经》都没有看全,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当初他在京都的时候,因为好奇,也去看过科举的试卷,然后发现如果是自己去考的话……别说状元了,他能过乡试就算是撞大运了。
科举考试,可不是那种死记硬背之后的填空题,一般比较简单的题目,就是从《四书五经》中节选一段话,然后由你来给出解释,并且回答由这段话你联想到了什么。
这种考试的答案,也没有个正确的标准,有些人可以通过一段话,联想到风花雪月,也有些人能联想到国家生死,而能不能过关,或者说通过,全看监考官个人的喜好。
至于更难一些的题目,则是你从这段话里面领悟到了什么?通过你领悟到的东西,从当地民生、军事、政务等方面浅谈一下。
当时萧塬看到题目的时候,人都麻了,四书五经能选出多少话来?还得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联想,这不就是让你短时间写一篇指定的论文出来么?
比如一句最简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什么意思,萧塬自然明白,可是要如何从这句话里面领悟到和当地民生、军事、政务有关的东西?
而且他要求的是和当地的民生等有关的东西,别的不说,一般人能知道个球的当地民生啊!
更重要的就是,监考官不一样,你给出的答案还得不一样。
你要是遇到个忧国忧民的主考官,那么你通过这一段话,写一些与实事有关的东西,那么通过的可能性自然就更高,你若只是夸夸而谈,那么你就算写的天花乱坠,那么很可能也过不了。
可要是主考官是个
对于萧塬的话,曹平安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他在离开之前,还是好奇的瞥了一眼萧塬身边的书籍。
“看什么?春秋没看过?”萧塬自然发现了弟子的异常,便笑着将手边的《春秋左氏传》递给了曹平安。
曹平安却没有接过去,这本书他早就看过来,是萧塬指定他必看的一本书,只是他不明白,为何老师现在又在看呢?
萧塬自然明白曹平安的疑惑,都说古代人每天都在看《四书五经》,其实不然,至少在大夏,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书籍,但是科举的时候,其中的问题的确多数出自这些书籍里面,所以这几本书,算是他们必读的几本书。
至于萧塬为什么看,他不看不行,来了这个时代,你就得融入进来,更何况他还顶着京都第一才子的美名,万一让别人知道,他连《四书五经》都没有看全,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当初他在京都的时候,因为好奇,也去看过科举的试卷,然后发现如果是自己去考的话……别说状元了,他能过乡试就算是撞大运了。
科举考试,可不是那种死记硬背之后的填空题,一般比较简单的题目,就是从《四书五经》中节选一段话,然后由你来给出解释,并且回答由这段话你联想到了什么。
这种考试的答案,也没有个正确的标准,有些人可以通过一段话,联想到风花雪月,也有些人能联想到国家生死,而能不能过关,或者说通过,全看监考官个人的喜好。
至于更难一些的题目,则是你从这段话里面领悟到了什么?通过你领悟到的东西,从当地民生、军事、政务等方面浅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