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丝绸之路or铜镜之路(2 / 2)

“这是他们仿照我们这边制作出来的。”

匈奴那边同样有青铜冶炼技术,冶炼了许多青铜器。

林尘在墓室里面看见了许多的青铜器都是匈奴人自己制作的。

不过,匈奴那边的情况和中原地区不太一样。

镜子对于他们而言,实用性远远小于装饰性。

要看见自己的样子,找个湖泊照一照就行了,没必要专门弄一个镜子干这种事。

镜子虽然不大,只有一个巴掌作用。

制造的费用还是不低的。

对于普通的牧民来说这东西很不实用,他们不像是中原地区,女性要涂脂抹粉,各种打扮自己。

原来是这样。

王建斌接受了林尘的解释,匈奴的仿制产品,怪不得感觉有些说不出来的奇怪。

别的不说,巴掌大小的镜面照照样子还行,要是装装打扮的话,完全不够用。

“冒顿单于的墓里面居然有这种东西,还真是让人没想到。”

王建斌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脑补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壮汉拿着一面小巧的镜子照来照去,画风属实有些辣眼睛。

在他的印象中,游牧民族都是那种粗犷的性格,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能动手绝对不逼逼。

这种小巧的镜子和他心目中的游牧民族的风格属实是很不搭。

原著小说网

“这东西就是一个装饰品,看做工价格应该不菲,未必是冒顿单于自己用的。”

林尘给出了解释。

古代的丝绸之路,铜镜也是重要的物品。

凭借着高超的锻造技术和美轮美奂的设计,铜镜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极为畅销的货物,深受各国高层的喜爱。

匈奴这边将铜镜当作装饰品,就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

墓室里面的陪葬品数量庞大,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冒顿单于平日用的东西,很多东西怕是本人都压根没有见过。

王建斌点了点头,没有在铜镜的事情上面继续讨论,冒顿单于都死了两千多年了,到底是怎么样,没有办法深究。

除非能够在陵墓里面找到冒顿单于的相关记录,里面专门记录这种事情。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匈奴不是中原地区,单于身边可没有人天天跟着写起居录,记录生活琐事。

王建斌跟着林尘继续在墓室里面研究,过好一会,一件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大明第一刺客

那是一把青铜短剑。

短剑的长度三十厘米左右,剑身宽度在三厘米左右,剑身扁平,看上去像是柳叶,中部有圆柱状脊,剑身与剑柄之间有两端呈斜翼状、舌状突起的剑阁。

在剑的末端有一个球形镂空装饰物,上面的花纹看上去像是一只雄鹰。

这东西太短了。

要是在地面上防身还好,上了马,三十厘米的长度压根够不到人。

大概率还没有靠近,直接被人家一枪捅死了。

感觉不像是战场上用的东西。

倒像是一柄水果刀。

剑柄太纤细了,根本承受不住兵刃撞击的力道,要是被重武器砸中的话,绝对会直接断掉。

“难道是平时割肉用的?”

根据青铜短剑的长度,王建斌迅速作出了一个猜测。

游牧民族的主食是放牧的牛羊,不像是农耕民族能够通过种植,获得大量新鲜的蔬菜。

处理大块的肉,这种短剑正好挺适合的。

不过,用在这方面,稍稍有些太长了。

匕首无疑会更加适合点。

拿着一柄三十厘米的青铜剑干这种事,属于是大材小用。

留意到王建斌的目光,林尘的目光也落到了那柄短剑的上面。

“居然是白登之围的东西。”

当获得短剑的信息那刻,林尘稍稍有些意外。

能和白登之围有所关联,身价十倍都是轻轻松松的。

更别说这东西还蛮重要的。

“你的眼光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宝贝。”

“看来在我身边待久了,你在考古方面还有些水平了。”

林尘笑着夸赞王建斌,王建斌却一脸迷茫。

这东西是个宝贝?

他还真没往宝贝方面上,还以为单纯是冒顿的遗物,被整理进来了。

“这把剑很有名么?”

青铜短剑的材料和做工的确是很不错,即便是王建斌这个门外汉都看得出不一般。

但林尘是什么人。

赤霄剑、传国玉玺,渎山大玉海……镇国之宝都见了不少,普通的宝贝根本入不了林尘的法眼,能够当得起林尘不错这个评价。

要说没点典故,王建斌是打死不信。

“这东西是一柄法剑。”林尘缓缓解释道。

法剑是什么?

王建斌直接懵了,法剑这两个字,他倒是知道。

可是他知道的绝对和林尘说的不一样。

岂不说匈奴不信道教。

即便是相信道教,身为单于的冒顿要一把做法事用的东西干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冒顿可不是张角,能够开坛做法,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见王建斌一脸的疑惑,林尘解释道:“游牧民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