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一桩小事,可是在这古代,也别以为皇帝真是能呼风唤雨无法无天的,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想象的这样,尤其是在这宋朝,皇帝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的权利并不是说真的是大到可以决定天下一切。
很多事情,是要看理。
皇帝下令仗责一个小小的御史,如果以后世人来看,这还不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毕竟堂堂的天子,别说仗责一个御史了,就是杀了一个御史,那也还是不过小菜一碟罢了。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皇帝、大臣,甚至武将,其实都各有一套相互制约平衡权利的体系。
徽宗皇帝仗责六十大板于这御史,确实是一件小事,可是问题是此事被传入御史言官的耳中后,御史言官们一致认为这个仗责责的没道理,皇帝有违明君之道。
大宋一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为广开言路,虚怀纳谏,朝廷专设御史言官,言官议事,万事可奏,天子无故不得治罪言官。
自太祖开基立国以来,大宋历代天子皆遵此规,已成惯例。自打太祖皇帝以来,百余年来,无论哪位皇帝坐朝,无论朝廷发生过多大事,御史言官都很少有受过责罚的。
这一次这位御史在徽宗皇帝手中受责罚,事儿很小,但事儿的传播度在朝臣中可不小,尤其是在御史言官们的群体中。
御史受罚,总要知道是为何要罚。待御史言官们弄清楚这位御史受罚,原来是因为上了一道利于朝廷与金国盟上加好的奏折,皇帝扣押不议,御史不服,与皇帝争辩,皇帝无故将其仗责。
上疏奏议,这是为国分忧,本是好事,本应当受到嘉勉,不但没受到嘉勉,还被皇帝杖责,皇帝这是行无道暴君之政,怎可任由皇帝如此胡作非为。
就这样,本来一件仗责的小事,最后闹到御史雪片群奏,上纲上线到皇帝行无道暴君之政……。
徽宗皇帝对此怎么会心服,而越是不服,这些言官们就越是不怕死地上奏,扯皮扯到最后,把先前那位御史上奏的奏折——认为靖云公主是最适合和亲的人选,也堂而皇之地扯出来了,认为这位言官所言的确实没错。
尽管徽宗皇帝最后果断地将此事给否决掉了,认为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金国连提议金国哪位王子娶大宋公主都没有,现在上奏则由靖云公主去和亲,实在是太胡闹了。
徽宗皇帝最终给否决了,不过不代表此后就不会有朝臣再重提此事了。因为这件事,徽宗皇帝心疼自己的女儿,是以,靖云公主向徽宗皇帝进谏,自己愿去终南山游山访道,看能不能为父皇找些高道灵药,徽宗皇帝毫不犹豫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