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秦父震惊。
他吃惊的不是送得太少,而是太多了。
要知道一斤鸡蛋也才四毛八,秦河如一开口,就相当于送出去一斤多一点的鸡蛋,他如何不惊讶。
“儿子,这会不会太多了?那有的人才送了两三个鸡蛋呢,不用给这么多的。”秦母劝解道。
“是啊小弟,还一点回去就可以了,不用给太多的。”秦淮茹与秦母的想法差不多一样。
甚至她都不想还回去。
“不多。”秦河如没有解释原因。
解释起来太麻烦,再则秦父秦母可能也理解不了他的做法。
大家送的东西的确不多,但有的东西,是不能用同等价值来替换的。
他给得多了一些,其实是有千金买马骨之意。
秦父秦母的年龄,实际上不小了,都有差不多五十岁了。
人上了年纪,极容易生病,或者是有一些其他意外事发生,秦河如当然希望自己的父母平安健康,但是有的事是说不清的。
他不可能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吧,总有不在的时候。万一哪天父母恰好在他出差的时候生病了,或者是出了什么意外,他能依靠的,就是大院里这帮人。
今天他都能做到别人只给了两个鸡蛋,还回去一斤的事。
他日他也能做到同样的事。
若是有一天自己不在父母身边,父母生病恰好需要一笔钱,大院里的人会觉得自己帮忙垫付药钱,他会不还吗?
肯定就没有这种想法。
说不定,还会抢着帮忙垫付药钱。
只因谁都知道,大院里的秦河如最是慷慨,从来只会多给,不会拖欠。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人埋下自己从不亏欠人的思想。
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父母。
但……父母有可能理解不了。
因而,秦河如没有过多解释。
“爸妈,你们就听我的吧。”秦河如抿嘴笑了笑。
“唉~”秦母叹了口气。
秦父抽了口烟,脸上露出闷闷不乐的神色:“你是个有主见的人,我们不多干预,只是你要记得,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意义。”
他教育一句后,便不在开口。
不是他不想继续说,而是他忽然想起来,儿子是中专生,懂得比自己还多,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况且,那脸上的执着,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得出来。
“要不少送一点吧,这送的也太多了。”秦淮茹满是肉疼的说道。
一家送五毛钱,一家送一块钱的,那不得送出去十几块钱?
十几块啊。
即便她转正了,那也快有她半个月工资了。
秦河如笑道:“姐,你就听我的吧。”
如此,秦淮茹不再说什么。
她向来是一个没有太多主见的人。父母和弟弟在,她更加没有主见了。
看家人不再反对,秦河如把自己攒的钱都拿出来。
有大团结,也有一块两块的,一分两分的也有。
一块两块,一角两角的最多。
这些钱,被齐刷刷的倒在桌上。
秦父秦母以及秦淮茹都惊呆了。
他们曾几何时看见过这么多钱?
秦河如没多想。
桌上的钱,只是看着多,实际上真要细数,他自己估摸着,可能连一百块都没有。
一百块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可能需要攒一辈子才能攒到,对秦河如而言,两个月就有了。
小主,
之所以只剩几十块钱,那不过是这两个月花销太大了。
一辆自行车,两套三十六条腿。光这三样,就花了五百多块。
若不是今年他当上了副科长,加上正好过年的缘故,发的工资多了许多,恐怕现在连这几十块也没有了。
好多钱!
我好穷!
一家人,出现了两个想法。
秦母看着桌上的钱,眼睛时不时的往门窗看去,生怕被人看见自己家有这么多钱。
不怪他们有这个想法。
农村和城市,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农村,一年能赚到十块钱,就算不错。在城市,一个月赚十块钱,只能算一般。
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赚到十块钱,住在前者的人需要一年时间,生活在后者的人只要一个月。
这就是人人都想来大城市的缘故。
如若不是上面发了文件,恐怕许多村的青壮年早就跑完了。
而这也是秦家村村长想把秦河如留在村里的原因。
“儿啊,这么多钱,就随便扔在床上,会不会不太安全啊?”秦父变得口干舌燥。
刚刚秦河如拿钱的时候,他们可是看见了。
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
要是他们有这么多钱,恨不得用十个八个箱子锁起来。
“不会。”秦河如随口说了一句。
这个时代的人,轻易不会闯进别人家里的。
再说了,他这钱向来是放在农场里面的。刚刚去被子里拿,是为了掩人耳目。
“还是得小心一些。”秦母依旧不太放心。
“我知道的,妈。”
说完,他也正好把钱整理了出来。
“棒梗,小当,过来。”
秦河如对着两个孩子招了招手。
小当和棒梗从床那边蹦蹦跳跳的跑过来。
“姐,我带着他们去拜年了,你要一起去不?”
用孩子拜年的方式还礼,再合适不过了。不俗还喜庆,又正好解决了用什么东西还的烦恼。
“我?我就不去了,你去就行了。”秦淮茹摇摇头。
一想到那么多钱都要给别人,她就难受。
索性来个眼不见为净。
“那我去了。”
秦河如带着小当和棒梗出门。
第一站,自然是前院。
“三大爷,在家不?”
秦河如站在外边喊了一声。
吱~
很快,门就被打开了。
阎埠贵一脸疑惑:“小河,你这是?”
秦河如露出自己洁白的牙齿笑了一声:“三大爷,我带他们来给你拜年呀。”
三大爷脸上的笑容,眨眼间就消失不见。
他脑海中浮现一句话。
我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