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速战速决(2 / 2)

林经理在借助这些霓虹家电赚钱是不错,但不代表林经理与这些霓虹厂商的利益真就捆绑在了一起,没有商量出对策之前,林经理也没有必要对马生透漏太多的信息。

接下来的几天,林经理一直不断的在与其他买办们进行商量,想要找出一个应对的办法,但面对英豪这一次的阳谋,还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最后,诸人一番商量,只想到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对付不了英豪,就向霓虹的厂商施压,看能不能让霓虹的厂商也跟着降价。

这并不能解决什么根本问题,但最少可以把一部分的损失转嫁给霓虹的家电厂商。

林经理他们不但打开了对麻生的信息封锁,而且将英豪这种价格战突袭带来的冲击,进行了各种的添油加醋,力求能够让霓虹厂商感到更大的压力。

一番耽搁下来,等到麻生的正式报告传回东芝总公司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的中旬,而一系列的市场数据,也被清楚的写到了报告之上。

7月上旬,十天时间,英豪在三十个大城市,共计卖出了彩电两万八千台,一下就抢去了高端彩电市场九成左右的份额,而洗衣机和冰箱也差不多,分别卖出了一万七千台和一万一千台,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八成。

这是一个让霓虹厂商极为脸面难堪的市场数据,十几个霓虹厂商加在一起,只抢到了一两成的市场份额,这其实与上次被彻底赶出内地市场,也已经相差不多了。

小主,

关于如何应对气势汹汹而来的英豪,东芝内部马上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针对价格进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自然就是针锋相对的同样降价,这个应对方案是最先被提出来的,但也马上就遭到了极大的反对。

东芝的家电产品,此时还没有直接进入内地的流通渠道,而是先由内地的进口公司买断之后,再转卖到内地渠道去的。

现在在内地百货柜台上摆放着的各种家电,其实已经不是归属于东芝公司了。

想要降价,可不是东芝向那些内地进口公司降低报价那么简单。首先就要处理这些已经摆在了货架上的商品,如果要让这些商品现在就降价,带来损失谁来承担?难道让东芝拿出一笔钱来,给这些内地零售商弥补损失吗?

已经揣进兜里的钱,难道还要再重新翻出来,送回去?

而且反对的人还有更充分的理由。

英豪的家电产品,从产品品质上与东芝的这些家电产品基本相当,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英豪的产品已经全部实现了在内地的生产,生产成本比霓虹产品至少要低两成左右。

真打起价格战来,东芝的产品是没有什么优势的。

东芝是打价格战的老手,当初去抢夺灯塔市场的时候,采用的就是价格战的手段,但那是因为东芝的产品生产成本,比灯塔的低。

但现在的对手变成了英豪,成本优势是在英豪的那边,东芝就没有了打价格战的胜算了。

而且,这也不是东芝一家的事情,英豪这次发动价格战,冲击的是所有的霓虹厂商,也需要这些霓虹厂商来共同应对。

霓虹家电厂商有十几个,互相之间也有竞争,但这种竞争一直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而在海外市场上,这些霓虹厂商也经常会相互协调,甚至组成价格联盟,同进同退。

东芝内部的讨论,并没能马上得出什么有效的结论。

其他霓虹厂商的情况也相差不多,大部分的厂商也都进行了内部的讨论,但同样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

这就是价格战的可怕之处,虽然招式简单,凭借的就是硬桥硬马的成本优势,但往往也是最难以抵抗的优势。

如果价格战真的那么容易被化解,这些年霓虹也没法在纺织、家电、汽车、半导体领域,不断的去冲击灯塔的市场了。

只不过,现在风水轮流转,变成了英豪在冲击霓虹厂商的市场份额罢了。

最终诸多霓虹的家电厂商终于又坐在了一起,想要群策群力找出一个应对的办法,但结果依然是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

霓虹的厂商代表们,磋商了几次,有效的结论没有得出来,但时间却在不断的流逝。

很快时间就到了七月底,英豪为期一个月的大酬宾活动,也已经临近了尾声,这些霓虹厂商干脆停止了磋商,要先看一下英豪后续的动作。

而英豪的的动作,却是让这些霓虹厂商松了一口气。

英豪在大酬宾结束之后,居然主动向上调整了一次价格。将英豪产品的定价全线向上调价了约5%。

这次调价之后,英豪的家电价格还是比霓虹的要低,但价差已经缩小到了10-15%之间,而且英豪前期那些各种折扣活动也停止了下来。

这一个月中,英豪能够直接抢占八九成的市场份额,除了定价本就下调之外,大幅度的折价促销,也是起来巨大作用的。

英豪的折价活动一旦停止下来,对于那些霓虹家电的压力也明显减少了不少。

因为上个月英豪促销活动的透支,八月内地高端家电市场的销售量整体有些回落,而英豪的市场占有率也同样回落了一些,只占有了六七成的市场,给霓虹品牌留下了三四成的市场空间。

这个八月,英豪再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市场动作。英豪明显已经暂停了攻势,态度已经很清晰的表达出来了。

对于现在的市场份额分配,英豪已经满意了,只要霓虹不反攻,英豪就会停息战火。

原本的历史上,霓虹的家电产业进入内地,是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抵抗的,吃到了甜头的霓虹家电厂商,就开始陆续加大了开拓内地市场的力度。

在八十年代的后期,霓虹厂商就不再满足于只是向内地出口产品了,而是开始在内地进行大力的投资,兴建工厂,并且不断的去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直到内地家电产业真正崛起之后,才停止了这种扩张势头。

但陈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前世的这段历史进程。

英豪大举进入了家电业,使得内地有了能够与霓虹家电相抗衡的厂商,而且陈兵两次主动的进攻,都是为了压制霓虹在内地扩张的势头。

这次英豪用一场突袭式的价格战,直接抢到了过半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陈兵的战役目标,短期内英豪的策略就会由攻转守,以保住胜利果实为目标。

陈兵从来没有想过,现在就能够把霓虹的家电品牌彻底赶出内地市场。家电只是80、90年代,霓虹产品进入内地市场的一个品类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说内地有不少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