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内地是有一股很大的出国浪潮的,不少人拼了命的朝国外跑。对于这种状况,也没有必要去上纲上线。实在是那个年代,内地和海外的差距太明显了。
很多个体想要去过更好的生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那种为了出国,就数典忘祖之辈,其实也没什么好多说的。
“大兵,让小玲也去香江读书,没那么容易吧?
你那时候,是考去了首都上大学,又赶上了机遇,有公派留学的指标。小玲就在省城上学,恐怕没有这种出国指标吧?”陈母又抢过了话头,详细询问了起来。
“小玲要是真想去,我们不需要走什么公派的指标,我们可以自费去香江读书嘛。我这几年在香江混的还行,与学校的关系也不错,只要她愿意去,我倒是能够安排。”
陈兵当年是大三就去了香江,走的是公派的指标。但要安排妹妹出去,陈兵就犯不上再走什么公费了,只要给香江的大学赞助一点,安排妹妹去自费留学,完全不是什么大事,一个电话就能说好。
“自费去香江读书,那费用不小吧?”听到是自费留学,陈母到是信了,这几年内地自费出去的人其实比公费的还多。不过她又操心起费用的问题。
“妈,这个学费的问题,你就不用操心了,小玲要是真想去,都包在我身上。”
为了加强说服力,陈兵又补上了一句。“我在香江的那个别墅,你们也都看到了,能够买的起那么大的别墅,供小玲读几年书,还是没有问题的。”
去过香江之后,陈父陈母也知道大儿子陈兵的经济条件确实已经非常不错了,但陈父陈母从来没有向陈兵主动索要过什么。
陈父陈母对几个子女都是一样的疼爱,也从来没想过要让陈兵帮他们承担,供下面妹妹弟弟读书的责任。
但陈兵主动提出来了,还是让他们很是欣慰的。孩子能相亲相爱,互相照应,做父母的肯定是高兴的。
在陈家,这种大事情,还是要陈父做主的。陈母被陈兵说的意动起来,转身去问陈父:“老陈,这事,你看哪?”
陈父别看文化不高,但上过战场的人,胸襟却是足够的开阔。
“既然大兵提出来了,这事我肯定是没意见的,就看小玲自己想去不想去了。”
刚刚陈小玲的话,被陈母打断,就一直没机会再插口,现在听到陈父说看自己的想法,马上就雀跃起来“香江那么好玩,我肯定想去啊。”
这时候陈母又唠叨了起来,“你哥让你去香江,可是去读书的,可不是让你去玩的。你要知道,你哥供你读书,肯定要花不少钱。
你可想好了,要是去,就努力读书,可不能只想着好玩。”
“哎呀,妈,我读书一向很用功的,你又不是不知道。”陈小玲先是打断了陈母的唠叨,想了想,又有些担心自己给大哥添太多的麻烦,又怯怯的问道:
“哥,我要真去了香江,会不会让你花太多的钱,让你太辛苦了?”
陈兵笑呵呵的摸了摸妹妹的头,“没事,读个几年书而已,能花多少钱?
那些香江本地人的孩子,不也是要读书的嘛,香江的穷人很多,我在香江能住的上别墅,也算是有钱人了,供你读几年书,能有啥压力?”
听到陈兵这么说,陈小玲也放下了心里的担忧,甜甜的说道,“谢谢哥。”
弟弟陈勇刚刚坐在旁边一直没说话,这种大事轮不到他一个半大孩子插嘴。
现在看看到,姐姐要去香江读书的事情,基本上就算商定了下来,羡慕坏了。
男孩子,本来就比女孩心野,这时候再也按捺不住,也问道,“哥,那我以后能不能也去香江读书啊?”
不等陈兵说话,陈母却直接斥责了起来,“哪都有你?你哥供你姐一个就要花不少钱了,你现在少瞎想,先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再说。”
陈兵笑呵呵的转身对着陈勇,“小勇,想去香江读书,你得先考上内地的好大学。只要你书读的好,过几年,哥一样供你去香江读书。”
这时候,陈兵是不会说,让弟弟直接去香江读大学的,还是让弟弟先安心去高考吧。
“哥,你放心,我肯定也能考上大学。”陈勇听到陈兵的承诺,开心的拍起了胸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了妹妹读书的事情,陈兵就安心在家里享受起了假期。
除夕夜,照例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
今年的春晚相对比较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但对于娱乐活动还比较匮乏的内地来说,春晚也还没有审美疲劳,至少可以添加一下春节的热闹气氛。
等到初三的时候,姐姐和姐夫带着小外甥女过来,家里就更加的热闹了。外甥女今年已经快三岁了,已经能够满地跑了。孩子的到来,让陈家到处充满着笑声。
陈兵上次见到这个小不点还是一年半前,全家去旅游的时候。
他原本以为,小孩子见忘,这么久没见,未必能够记得自己这个舅舅,但没想到,小不点一来,渡过最初的陌生之后,就开始不停的往他身上爬。
陈兵一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