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样东西一同落入了卫庄手中。
确认东西全部落入了卫庄手中之后,盖聂便和魏武撤离,出了永宁城。
二人任务完成,本打算离开,可不久后到来的命令,却又让他们不得不留了下来。
……
咸阳,乔松很快就得到了齐王田璋打算跑路的消息。说实话,乔松挺无语的,但是却也不得不认可对田璋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可问题是,你他丫的好歹是个王,有点儿魄力好不好。
无奈的摇了摇头,乔松将信件交给了手下:“你们讨论讨论,看田璋这个鼠辈想要跑去哪儿!”
“唯!”
陈平等一众谋士纷纷应诺。
如今的东宫官员体系非常完善,朝廷中的大半官员都在东宫挂职。反过来,朝廷中除了一些当初跟随嬴政的老人之外,有相当大一部分官员是从东宫走出去的,或者是受东宫影响的。
可以说,大秦如今的官员,超过六成都染上了东宫的颜色。
现在的东宫正殿,乔松办公之际,下面也都是大量的官员,颇有一副小朝廷的模样。
交代下去之后,乔松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又问道:“针对齐国的计划,执行的如何了?”
负责执行这项计划的人纷纷直起了身子。
“回殿下,前往前齐王田建各公子封地的使臣已经陆续有了回复,纷纷答应一起发兵惩戒田璋。”
“驻扎在临洮的李泊将军,也已经完成了备战,粮草及所需物资将由沿途各藩国提供。臣已经和户部协商好了,此次各藩国的消耗,会由各藩国及出征大军统计上报,由户部核算,根据战后的收益按比例分配给各藩国以做奖励。
只是,大军出征期间所需要的火器和箭支等消耗品,需要兵部批文,由镇西武备库进行输送。”
“殿下,吏部那边回复,说是今年的官员都已经有了去处,新纳之地的官员恐怕难以满足了。因此,吏部的方案,是趁着此时齐地尚未收回,举行科举以补充官员空缺。”
“发往齐地的安民告示也已经备好,将由飞行机关在空中洒落,以安齐地民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底下的官员一个个汇报着。
针对齐国的计划,无非是从军,政,外交,民心等几个方面多管齐下,争取一波将其按死。
“现如今制约方案的因素是什么?”乔松再次问道。
“是武备库调动军械的速度。”下方一个五军都督府的将领回答道。
武备库是大秦常备在各地的军械库,主要用于储备火器这样的大杀器。目前按照大秦的疆域分布,有内地五个,边疆十二个武备库。
凡大军所需火器,除日常训练之外,出征之前都需要申请调用,由兵部审核,下发批文之后方才能够领取。
镇西武备库位于陇西郡,专门为西部边军提供火器所需。从这里调取,也是最近的,但也是需要时间的。
乔松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加快速度吧,本宫希望两月之内就能拿下齐地。”
两个月的时间,其实已经非常宽裕了。且不说大秦提前准备好的,就齐国也不过是大秦一个藩属国罢了,还是被肢解后的齐国,国不过七百里,人口不过四十万,还有周边诸多藩国想助,拿下它并不难。
更关键的因素,是此时的齐国是大秦一手扶持起来的,其国人都是从各地抽调而来,对齐国的认同感其实并不强,朝廷的威信还是相当充足的。
若非乔松想要杀鸡儆猴,实际上或许只需要少量兵马便能够完成一次剿匪。
是的,只能算是剿匪程度的战斗,根本算不上平叛。
“殿下,那齐王田璋如何处置?”
“查清楚他要逃往哪里,再行定夺吧。”乔松道。
“臣等领命!”
从东宫发出的各种政令很快就和朝廷各部官员完成了对接,经由尚书省整理之后,上报到了始皇帝那里。这是朝廷的制度,即使三省官员知道这只是走个形式,但也得坚持。
果不其然,始皇帝只是简单的看了看,旨意便下达到了三省。
当三省官员看到奏疏上那一个大大的阅字,都不由得无奈摇头——陛下对太子殿下,越来越放心了啊。
……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遣散了一众属官,乔松才感觉放松了下来。看着冷清下来的大殿,乔松心中不由得感叹这牛马的日子,没有一颗坚强的心脏,还真不太好坚持下来。
歇息了一会儿,他方才起身离开正殿。
行至后殿,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从这里向远处看去,有一座高楼耸立在一片湖泊边缘。那座楼高九丈,即使是在重楼殿宇林立的咸阳宫中,也很是耀眼。
更加神奇的是,那栋高楼顶端并未封顶,而是以一座露天台。
此时的高楼之上,霞光闪烁,仿佛神迹。
乔松皱了皱眉,向身后的半夏问道:“今日月神阁下又入宫了?”
“回殿下,一早就来了,妙仪公主正跟着月神阁下学习观星术呢。”半夏回答道,眼神中也有些无奈。
“这死丫头,她娘若是知道她跟着阴阳家,怕是要把她屁股打肿。”乔松摇了摇头,也没去多管,朝着寝殿走去。
乔松的几个孩子,到底还是被诸子百家盯上了。
长女妙仪挑了一圈,被阴阳家和道家华丽的术法吸引了,现如今跟着两家学习,每半月轮换一次;次子嬴疆性格要强,跟着自己堂兄子婴和将门子弟玩儿到了一起;至于长子嬴恒,他就没那么自由了,直接被始皇帝带在了身边。
现如今,始皇帝把大量的政务都丢给了自己儿子,有的是时间带孙子。
其他几个孩子,年纪都有些小,还在上蒙学。可问题是,蒙学那些博士,也是出自百家,乔松曾看过他们的教学,夹杂了不少私货。
发现之后,把乔松气的将那些博士全给贬斥走了,跑到诸位师兄那里要了一批老实的学生,只负责给孩子们教启蒙的知识。顺便乔松还将后世的一些启蒙书籍给弄了出来,备受一些老夫子的推崇,就连荀夫子都大赞自己这个小徒弟没忘了儒家的根本,导致乔松无形中又刷了一波声望。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乔松也支持。
就那座摘星楼,便是乔松给自己长女建的,专门用来观星的。嗯,至于名字就不必提了,那丫头看了封神演义,缠着乔松非得用这个名字,乔松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顺着她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