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军北上,突袭邺城不成,再退兵回去。其兵力损失不大,只是耗了不少粮草。不过,曹操沿途攻略各县,又得周昂投降,收拢了些兵力,缴获一些财物,想必也能弥补兵力上的损失和钱粮上的消耗。
唯有陈炎,自身兵力损失不大,却收拢了七八千降兵,缴获钱粮物资无数,又有冀州五个郡国入手,这收获也太大了。
战后,曹操撤回许都,想再进军北上,只怕不容易了,至少也得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袁绍虽有三万多兵力,但所据只有三个郡国,魏郡各县被曹操掳了一遍,赵国又被陈炎掳了一遍,只有清河得以幸免。三郡国情况不容乐观,只怕短时间内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好在,袁绍据冀州多年,还有些底蕴,就算缺粮,他还能通过其他方式,拿到一些粮食,例如邺城财富无数,他就可以拿出一些财富,去其他地方购买粮食。不过,短期之内,他也不具备对外攻伐的实力。
至于阿炎,他刚刚占据五个郡国,也得花时间去消化。他当务之急,便是稳据这五个郡国,清剿境内叛乱,维护治安,行屯田之策,安置流民,招募士兵,扩充兵力。另外,他的后方还有个大麻烦,那便是张燕,他也得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麻烦。
不管怎么,袁绍、曹操和陈炎三方罢战之后,在建安五年还剩下的几个月内,谁都不可能再发动战争。
……
冀州安平国信都城,建安五年(200年)八月中旬。
陈炎率军回到了信都,王凌和国渊也来到了信都,当然是陈炎提前调两人过来的。
国渊是来主持屯田工作的,安平国以北地区,纬度比较高,与青州大不同,在粮食种植上,以小麦为主,一般九月就开始准备耕种了。
王陵是带着一万大军过来的,这是最新招募的军队,但训练不足。陈炎将这些兵力分配给最前线的四个城池或关口,即信都、平原和常山元氏、井陉关。
经过一番考虑,陈炎做出了决定。张合和韩范率六千大军驻于信都,兵力由新招募的士兵和原陈炎从济南带来的士兵组成。高顺、高览继续驻守平城,兵力六千,除原陷阵营外,还由战前从平原调走的兵力及新招募的士兵组成。
赵云率三千骑兵,驻守常山元氏,兵力由战前南皮带来的士兵组成,战时损失的士兵,从降兵挑选补充。潘璋率三千步兵驻守于井陉关,由降兵组成。赵云和潘璋所率,是对付黑山张燕的主力。
另外,还有四五千降兵,将被安置在安平国屯田,按照陈炎的屯田政策,这些降兵将屯田两年时间,再释放。
随后,陈炎又把沮授和郭嘉、国渊召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