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适合,非常好用,喜新厌旧的家伙!霍尔步枪才用了几年?”索普同志说道。
虽然有联勤对海军的喜新厌旧吐槽,但是海军对装备1637式的装备很是支持。这也自然,水兵配发步枪的备弹相对于庞大的战舰来说微不足道,而且水兵也很少用到步枪,弹药消耗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根据地队和海兵,前者是守备驻扎,仓库就在身后;后者基本上在海岸线和河流附近活动,很少会深入船只补给不到的地方。而且其编制人数少,自持战斗时间短,多位突袭之类的小单位行动,对步枪的射速和射程都有一定的要求。
总参政治处也提交了一份报告。总政在报告中指出:使用新式步枪的部队,战术更加复杂,这对军官的文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理解好决运用好这些新式战术。
元老院自身教育体系培养的知识人才是完全不够用的。各部门也不乐于把他们充实到军队中去。政治处表示军官的素质亟待提高。
于是在军队中便形成了两种意见。工业部门也很矛盾,一方面工业口元老对产品升级抱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毕竟霍尔步枪投产之后的表现不能算“尽如人意”,如果能上1637式,意味着工业部门将会迎来产业升级。特别是1637式将使用的定装弹,对金属冲压和化学工业都有倒逼升级的作用。
另一方面,生产1637式对目前的机械加工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米尼步枪的结构简单到了极点,严格说来核心部件只是一根枪管,最复杂的部分就是它的扳机部分。零件极少,加工简单。十几毫米的口径也使得它对公差很不敏感――对弹药也是如此。
霍尔步枪虽然有所改进,但是增加的不过一个可动式的弹管,算不上太大的改进。
而1637式则完全是一支近代化的后装步枪。更复杂的结构,更多的零件,更小的公差和更优质的材料。以工业口现在的机加工和材料水平,要稳定的量产很难。
由于这是一支全新的步枪,实际设备和工装都不能和老老步枪的生产线通用,需要重新建厂,同时还要配套建设弹药的生产企业。就算原材料和熟练工人一切都能畅通无阻的保障供应,要稳定量产大概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边建设边生产也不是行,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质量不太稳定,二是产量很低。”冉耀在看完步枪的全部构造之后对来征询意见的邬德发表了意见。
“第一年能年产多少呢?”
“设备工装不全的前提下靠熟练钳工手挫装配,第一年大概可以造三百到五百支左右的合格品。设备工装配套完成之后量产就快了,年产一万支都不是问题――前提是你们能保证多少投入。对了,还有弹药,这个得化工配套。黑火药发射药可以用,但是最好用无烟药。还有就是黄铜弹壳的深冲工艺我们没搞过――不过这不算太难。对了,铜的供应能保证吗?”
“日本铜……”
“实话说,日本铜的那点产量真有些不够看的。不光是子弹,只是目前的工业需求,日本铜就捉襟见肘了。要尽快开辟新的来源。”
“这么看来还真不容易啊。”
“这事其实大家都知道有好处,但是做起来难关重重。”冉耀笑了,“陆军那几个炮兵天天喊着要把拿破仑炮丢进历史的垃圾堆,到现在还是得靠那些‘铁管子’去维持火力。好东西谁不喜欢,但是贵啊!试32年大队炮从1632试到现在,给海兵队装备的那几门都快报废了,还是没有量产,难道是陆军不想吗?”
当然不是陆军不想,而是财金省和企划院觉得没必要。邬德明白他的意思。在火炮装备上,一贯是海军的火炮技术比陆军要先进,技术上不如人也就罢了,偏偏海军在舰船和要塞上需要配置的火炮还特别多。挤占了大量的经费和工业资源,搞得陆军怨声载道。
“这事我们就不提了。如果要量产37式步枪,你觉得可行吗?”
“当然可行。”冉耀点头,“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能保证投入,我这里就能做到。”
于是征询意见书又回到了总参的桌子上,步枪对海军来说没什么用处,所以并不在意此事的主导权,那么最大潜在用户态度就决定了武器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