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争清名(1 / 2)

“撞墙自杀?”朱厚照还真是有些意外。

“是的,而且在他领头之下,好几个大臣都前赴后继的,好在有侍卫阻挠,倒也没有闹出人命,只是毛尚书确实撞伤了脑袋。”

朱厚照吐出冬枣核,“他是一心想不过了啊。你现在就去告诉尤址,将毛纪关进大牢。”

“是,不知……陛下要以何罪名关他?”

“擅离职守、重清名而轻国事,以渎职罪抓他。”

太监心道,这也是妙。

“是。”

其实这个时候天子已经过了午门,就在承天门之后,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他就来了。

就是要看看这帮混蛋能闹多大的事。

承天门之外,

尤址的出现让这里安静了不少。

他端着手,捏着嗓子说:“陛下有口谕。”

杨一清立马率领众臣下跪,“臣等接旨。”

“陛下说:朕不知尔等为何意,具体为何事见朕。”

杨一清答:“臣等无意忤逆圣意,此为请罪而来。”

尤址继续担当皇帝的传话筒,这些都是先前就教他说的,“朕赦你无罪,你也不必再请罪了,速速回内阁处理政务。再有,内阁首揆有统率百官之责,国家政事也都赖以百官,你叫这些人都散去吧。”

皇帝的话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杨一清继续道:“士绅优免之事,老臣的确与陛下意见不一。但君臣名分已定,老臣绝不敢以臣子之意代替圣上之意,因而还有许多其他事,要拜请圣上以为决断,请陛下降恩,准臣一见。”

“具体是什么事?”

杨一清说:“靖虏侯周尚文来奏,叶尔羌汗国欲遣使朝贡,他不知圣上是否愿意降恩。”

尤址道:“杨阁老的意见呢?”

“老臣以为我朝为礼仪之邦,朝贡和使理当召见。”

“照阁老的意思办即可。”

众臣一听,心里泛起嘀咕。

皇帝还真是有招。

杨一清的话当然也是没错的,国家那么多事,总有需要请示皇帝的,所以他的本意是以这种方式来达到见皇帝的目的。

结果一句‘照你的意思办’又给退回来了。

之后杨一清又说了几件事,尤址都是一样的回答,就是杨一清自己也明白过来了。

之后,尤址的身后来了一个太监,他附耳说了几句,尤址默默点头。

“来人呐。”

几个侍卫到他的身前。

“在!”

“工部尚书毛纪擅离职守,重清名而轻国事,不思处理部衙要务,却在此冲撞承天门要地,着下狱看押。”

毛纪一怔,他倒是不怕坐牢,但是怕安这种罪名。

而且这明显是皇帝故意的,

要说擅离职守,今儿在这里的全都擅离职守了。

皇帝现在故意揪他这一点,属于‘没事找事’,可他也否认不了。

“微臣触犯天颜,死不足惜!但天下大事,皆系于陛下一念之间,陛下纵使盛怒,也不可不见臣子啊陛下!陛下!”

“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毛纪渎职之罪。审清以后交内阁决议。”

这句话是较为艺术的。

皇帝真是要收拾毛纪不会是渎职罪,随便扯一个抗旨不遵,还不是要了他的命?

但真要这样,这会儿这帮官员反应定然不小。

反而是不轻不重的渎职罪,让很多人进退维谷起来。

毕竟天子没有下死手,他们也不好太过激。

《大明律》中有明确的记载渎职罪的处置标准的:凡官不奉公法,擅离职守,轻则杖一百,徒三年;重则斩监候,以其犯罪情节论。

这种交由内阁决议的,肯定是轻一些的渎职罪。

再考虑到他不是真正的渎职,可能就是几十板子的事。

但量刑多少,都是上面的人一句话,万一给你弄个‘徒三年’,那也挺难受的,说到底,他们现在都是渎职。

“杨阁老。散了吧。”

杨一清当然不肯,皇上这番脾气是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他也不能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朝中大事他又不敢自己真的做决定的。

“还请公公转达圣上,杨一清身为大明之臣,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老臣愿去官、也愿令死罪,只求陛下回心转意。”

尤址什么话也没说,转身离开了。

王鏊起身,“所有人都各回部衙,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各司其职,政务为要,不可轻忽!”

毛纪被抓走了,少了这么个乱事的源头,众人都安稳不少。

是天子和杨一清闹起了脾气,可别最后弄得他们都领上几十个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