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面霜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在一个双层锅中,将蜂蜡、乳木果脂、甜杏仁油和乳化剂一起加热至完全融化,温度控制在60-70°C之间。将白芷粉、甘草粉和珍珠粉加入到油相中,轻轻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将纯净水和甘油加热至接近油相的温度(约60°C),然后将它们慢慢地倒入油相中,同时使用手持式搅拌器以高速搅拌,直到形成均匀的乳液状。当乳液冷却至40°C左右时,加入适量的玫瑰花水,继续搅拌均匀。
将面霜放置一旁,自然冷却至室温。
选择一个干净无菌的容器用于储存面霜。
将面霜倒入预先准备好的干净容器,如瓶子中,密封保存。
因为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这面霜只能冬天售卖。幸亏漪县室内最高气温都很少超过二十度,应该不至于变质。
这面霜比较稀,不适合用蛤蜊壳装,张英决定用罐子分装,需要的人自己拿瓶子来打。
一瓶子可以用一冬天,卖一块钱。
知青再来医院或者医务所开冻疮膏时,问清楚是治冻疮,还是保湿。冻疮已经起来了,就买冻疮膏。冻疮未起,只是防皲裂的,就买保湿霜。
相对冻疮膏来说,面霜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而村民们又能多一道收入。
对村民们来说,一天一块钱,是辛勤劳动两三天的收入。但对出身于城市工人家庭的知青来说,一块钱,只够去城里吃一次面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霜很快取代冻疮膏成为爱美女知青的新宠。
当然冻疮膏也有它的价值。它不怕长途运输啊!
小小的冻疮膏,伴随着知青们的包裹,远远的飞向了全国各地。
六十年代的冬天,是相当寒冷的。再加上大家缺衣少食,血气不足,冻疮尤为多发。
小孩子受害最重,手脚都冻烂流血,也没什么好办法。
所以这个冻疮膏一传过来,爱惜子女的家庭,都会买一盒使用。
张英也算是掀起了六十年代的代购潮。
不过六十年代究竟是通讯能力有限,购买力有限,生产能力也有限。
54年,国家对医院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的管理办法。55年开始,对医院财务管理实行“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一律上缴财政”的管理办法。
六十年代初期,政府对医院由原来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改变“全额管理,定项补助,预算包干”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再后来,国家对医院的差额补助改为包工资,国家对医院的补助逐步增加,同时降低收费标准。
今年年终结算,医院盈利了!
利润来源的大头,就是冻疮膏和保湿霜。
张英把冻疮膏和保湿霜的货款结出来,跟农户结清中药收购费(包括自己),张家岔村的加工费。明面上张英只挣了个死工资,但实际上大批从后世来的中药材,换成了几万块钱在异维空间存着。
结清货款,系统久违的提示:“轻度改变五千人命运,记功德五千。”
可见这改变确实轻度了,一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