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城里到处都是眼线,赵德昭深夜进宫拜见赵匡胤这样的大事,当然不可能瞒得过赵光义的耳目,而且还仅仅只是到了第二天的清晨,赵光义准备去参加早朝的时候,这个消息就已经禀报到了赵光义的面前,同时让赵光义得知的是,那就是赵德昭在时隔数年之后,终于又在皇宫里住了一夜。
赵德昭得以在皇宫过夜赵光义并不羡慕,让赵光义恼怒的是赵德昭深夜进宫的用意和目的,才刚听完陈从信转奏来的消息,赵光义就大怒道:“这个小混帐没完了是不是?为了拍兄长的马屁,居然能在深夜之中冒雨进宫,目的还仅仅就是为了忏悔请罪,这是铁了心要把本王比下去啊!”
“更麻烦的是,官家还偏偏就吃这套。”陈从信脸色阴沉的说道:“宫里的消息,官家昨天晚上还和大王一起吃了夜宵,交谈到深夜才各自休息,父慈子孝,感情亲密。”
赵光义重重一拳砸在了桌子上,脸色更加阴沉的说道:“这个小混帐对本王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不赶紧想办法解决这個问题,他迟早会成为本王的头号心腹大患。”
陈从信默默点头,认同赵光义的这个办法,再接着,陈从信突然灵机一动,忙问道:“王爷,以你之见,昨天晚上大王虚情假意的跑到官家面前忏悔,主动请缨参与北伐,官家会不会真的答应让他去?”
赵光义犹豫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道:“说不准,按理来说这个小混帐年龄太轻,还不到进军队历练的时候,又刚刚开始尝试替皇兄发行纸币,暂时也脱不开身,但是皇兄如果铁了心要大力培养他,说不定就会真的让他去参与北伐。”
“王爷,既然如此,那你何不来一个顺水推舟,设法让官家真的同意大王去参与北伐?”陈从信突发奇想的建议道。
“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作用?”赵光义不解的反问道。
“当然是让大王原形毕露,颜面扫地。”陈从信奸笑说道:“请王爷想一想,大王今年才多少岁,能在军务上有什么建树?而且他还从来没有学过什么兵法武艺,到了战场上除了丢脸出丑以外,还能有什么下场?两军相交刀箭无眼,运气如果不好一点,直接丢掉这条性命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如果换成在以前,赵光义肯定是马上就赞同这个意见,然而已经多次吃亏,心里都快有阴影的赵光义这次却不敢大意,说道:“不要小看了这个小混帐,昨天他在文德殿上提出的围城打援和逐步削弱北汉契丹的主张,就连皇兄都拍手叫好。”
陈从信一听笑了,说道:“王爷,难道你忘了大名鼎鼎的赵括赵将军,纸上谈兵,就连他的名将父马服君赵奢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是真正到了战场上呢?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和下场?”
陈从信这话提醒了赵光义,让赵光义忍不住心道:“对啊,我怎么把赵括给忘了?纸上谈兵,他爹也不是他的对手,本王这个混帐侄子虽然也能口若悬河,让皇兄都拍案叫绝,真正到了战场上,会不会象赵括一样的蠢笨无能?”
察言观色,发现赵光义已经听进了自己的话,陈从信又赶紧补充道:“王爷,这也是我们目前打压大王势头的最好机会,如果不乘着这个机会让大王去丢脸出丑,让他继续留在开封城里,我们不仅拿他毫无办法,还随时都得防着他的暗算啊。”
想想自己这几个月来连续吃的各种大亏,还有自己缺德侄子的精明狡诈,滴水不漏并且擅长挖坑,赵光义终于点了点头,说道:“也罢,那本王就试一试吧。”
还是在拿定了这个主意后,赵光义才匆匆赶到宫城参加早朝,结果在这一天的朝会上,赵匡胤也正式宣布了乘丧出兵攻打北汉的决定,准备让自己的结义兄弟昭化军节度使李继勋担任主帅,出兵攻打国中突然出现巨变的北汉,还准备安排一名大将率军从开封北上,去增援手中兵力不足的李继勋。
宋朝也的确是文人的天堂,尽管赵匡胤已经亲自决定了这个出兵计划,然而还是有几名言官谏臣站了出来唱反调,觉得宋廷这么做太不地道,乘丧伐吊过于缺德,容易招人非议,力劝赵匡胤收回成命,取消这次军事行动。
知道兄长的决心已定,赵光义当然马上站出来帮赵匡胤说话,呵斥道:“腐儒之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宋官家决定何时出兵,还用得着拘束于这些繁文缛节?”
金銮殿上大部分都是比猴还精的主,揣摩圣意发现赵匡胤决心已定,其他的臣子当然也纷纷站了出来指责那几个书呆子,那几个唱反调的言官势单力薄,也只好是乖乖的闭上了嘴巴,不敢再继续自讨没趣。
不过在这一天的朝会上,赵匡胤却并没有宣布由谁率领援军北上增援李继勋,熟悉赵匡胤脾气的赵光义也马上猜到是兄长还没有拿定主意,所以在散朝之后,赵光义就再一次故意逗足,赵匡胤也心领神会,伸手向赵光义招了一招,早已和兄长形成默契的赵光义便赶紧跟上,随着赵匡胤进到了后宫。
雨过天晴,空气新鲜,赵匡胤便没有急着返回自己办公的文德殿,在皇宫里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然后直接问道:“什么事?”
“皇兄,你今天怎么没决定由谁率军北上增援李使相?”赵光义明知故问道:“难道说,皇兄你还没有拿定主意派谁去?”
赵匡胤坦然点头,还轻叹了一声,说道:“虽然这汴梁城里能征善战的大将数量不少,但是真正能让朕放心,朕一时之间还真的找不出来?”
“你还不是怕别人学伱,拿到兵权就乘机谋反?不然的话,石守信那帮人那个不能大用?”
赵光义心中腹诽,嘴上则叹息道:“臣弟真的是深恨自己无能,对军务几乎是一窍不通,不能在这方面为皇兄分忧,臣弟真的是惭愧之至啊。”
“不必如此内疚,这种事要看天赋。”赵匡胤安慰道:“你在军务之上确实没有太好的天分,但你擅长政务,在施政安民方面帮了朕的大忙,朕已经很满意了。”
“谢皇兄谬赞。”赵光义道谢,又乘机说道:“皇兄,臣弟愚见,觉得你应该在我们赵家人里面挑一个人出来大力培养了,尤其是培养他的军务经验,也只有这样,关键时刻,皇兄你才可以有信得过的人托付兵权啊。”
赵匡胤盘算着不吭声,赵光义则接着说道:“眼下就是一个大好机会,北汉国小民少,实力孱弱,正好给我们赵家人拿来练手,所以臣弟认为,兄长你这次不妨考虑一下让三弟光美或者德昭贤侄随军北上,积累军务经验,以便将来能够大用。”
考虑到赵光义的这个建议其实有道理,赵匡胤终于还是点了点头,赵光义见了暗笑,心道:“兄长,就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估计你脑袋进水才会考虑三弟吧?赶紧把你的宝贝儿子派去吧,他对我的威胁依靠越来越大了。”
被赵光义料中,又经过了一天时间的深思熟虑,到了第二天早朝上,赵匡胤除了决定让西川巡检使丁德裕统兵北上增援李继勋之外,又决定让自己长子赵德昭担任监军,跟随丁德裕北上给李继勋帮忙。
让赵匡胤和赵光义都多少有些意外,赵匡胤决定让年仅十七岁的赵德昭担任监军之后,竟然没有一个言官谏臣站出来反对,赵光义在错愕之余,也心下益发警惕,暗道:“想不到竟然没有人觉得那个小混帐太年轻了,过早担起监军重任有些拔苗助长,看来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也全部对他刮目相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