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皇帝陛下的传话(2 / 2)

“陛下未曾得与怀阙先生深谈,不知怀阙先生之才远在其盛名之上,也远远不止他提出的那七策,这样的当世大儒若留于地方,实为憾事。我之看法,怀阙先生当为标杆,陛下当以全幅仪礼延请怀阙先生入京城为上宾。”对于国事,崔寄向来不藏着掖着,当下便对孝年明确的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又道,“劳你将我的想法一字不差转述陛下。”

孝年低头应了声“是”,仿佛对崔寄的回答并无意外,又继续道:“还有,陛下说,若接引怀阙先生入朝,当由何人前往隆州,方能体现朝廷对怀阙先生之重视而不至于失礼?陛下说,原本卫公亲自往蜀中延请怀阙先生,也当由卫公亲自引先生回京入朝的。但当下道州事发突然,您怕是一时无法返京,想在满朝中再寻个人,似乎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了。”

“所以?”崔寄听着这话里意思,觉得不太好,还是忍不住猜测,“所以陛下想出京来江南西道跑一趟?”

对于卫国公能如此精准地猜到自家陛下的小算盘,孝年似乎默了默,却毫不诧异。

崔寄观他神色,便知道自己是猜到了。

皇帝陛下要去隆州为的是什么,崔寄不用想也知道,一方面大约是放心不下道州可能得战事,另一方面大约是为了怀阙先生,但最重要的还是为了阿璀。他找了那么多年,作为可能是阿璀的怀阙先生的孙女,他怎么可能忍得住不亲自去看一眼?

只是如今道州情况不明,隆州虽与道州有些距离,但崔寄怎么可能放心作为一国之君的晏琛在这个时候涉险?

“怀阙先生那边请陛下安心,先生格局宽广,不是心系这等小事的人。我先前与怀阙先生相谈,怀阙先生明确说过有意想往蒲州走一趟。如今大渊税制改革后已渐上了路子,虽短短一二年还看不清楚什么,但前朝留下的盐税制度却照旧混乱。怀阙先生想自盐税入手,先做些实事来。”崔寄道,“若是陛下看重先生,还是当命中书早日将诏令送至隆州,尚书令也好太傅也罢,再多的尊位也当配先生。盐税之乱也当整改,纵不急于当时,也当有人着手推动,怀阙先生之请,是为国之大事。然此事全赖陛下裁决,但陛下若允先生入蒲州,当予怀阙先生便宜身份以利行事。”

“这些话也请你转述于陛下。”崔寄道。

孝年依言复述无误,才又照旧应下。

崔寄见话说完了,而孝年却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便又奇怪问道:“你们今日也当折返回京,此刻天色也不早了,还不走么?”

“陛下还有一句话,命奴转述卫公。”孝年始终拱袖垂首,未等崔寄问是什么,他便已经继续面无表情复述道,“冬寒已至,风雪将来,阿兄尤忧心阿寄腿疾,切记添衣保暖。道州之事隆州之事全赖阿寄操持,阿兄远在金陵竟无可相助一二,实在忧虑。阿寄当保重自身,万勿劳累。甚念甚念。”

孝年对自家陛下对卫国公的这般态度也早已经习惯了。

“劳陛下挂念。”崔寄听了孝年这不带丝毫个人情感复述出来的皇帝陛下的这句话,微微一笑。

这样的话,确实已经久违了。当初还在四处征战时,他二人常常各自奔波,分于各处,晏琛也常挂念他的身体,常于军报后夹张纸条询问自己的身体。

但自立国后,他二人忙于朝务,几乎都在京中,崔寄也确实没有像如今这般离京几个月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