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身处文华殿的明德,面对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和文书,他的眉头紧锁,也没有休息的打算。前几日沈清歌在仁泽坊的事迹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他知道沈清歌是一个决断果敢的人,按理说,如果她发现了赵德言的问题,应该早就来找他商讨对策了。
然而,这一次沈清歌却异常沉默,这让明德感到有些意外。他猜想,沈清歌可能也在权衡和思考更为周全的策略,毕竟赵德言背后站着的是太后,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并不简单。
明德此刻的心思,却更多地被另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所占据——削藩。自从齐王作乱之后,朝廷内外的震荡一直未能完全平息。他深知,如果想要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的动乱,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个手段就是削藩。
削藩意味着要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这不仅会触动诸侯王的利益,更可能引起太后的不满和反对。太后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她的意志往往能够左右朝政。明德知道,削藩一事必须谨慎行事,既要考虑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又要顾及到太后的感受和朝中的稳定。
在宣宗皇帝的治世期间,星汉王朝的皇室封王共有七位,他们是:雍王、楚王、燕王、宁王、魏王、越王、梁王。这七位王爵不仅血统高贵,除宁王因为动乱后隐于京师,其他人都有各自独立的封地与兵权。除此之外,还有三位因战功显赫而受封的王爵:晋王、鲁王、以及齐王——后者的父亲正是凭借战功荣登王位。
星汉王朝的王位多为世袭,这些王爵在祖父和父皇的时代里,确实立下了辉煌的战功,为王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后代开始沉溺于特权之中,不少人甚至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隐隐有割据一方之势。
明德深知,为了星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削藩势在必行。在这些王爵中,楚王、燕王和雍王尤为棘手。楚王掌握着关键的商贸路线和资源,经济实力雄厚,足以通过经济手段影响国家大政。他与地方士绅和商贾的深厚联系,更构筑起了一个难以撼动的利益集团。
雍王作为太后的亲眷,拥有朝中无人能及的后台支持,太后的影响力使得任何针对雍王的削藩行动都需极为谨慎。燕王则凭借其在边疆的军事成就和深得民心的地位,成为了另一个难以应对的挑战。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局势,明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他深知,削藩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次对王朝未来命运的抉择。
明德在文华殿中踱步沉思,他的目光透过窗棂,凝视着夜空中的星辰。他知道,每一个封王都曾为星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过度的权力集中终究会威胁到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护中央集权,又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或许,他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削藩策略,通过政治联姻、经济补偿等手段来缓和矛盾;或许,他可以加强对封地的监管,逐步收回兵权,同时给予封王们适当的尊重和地位,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在这个不眠之夜,明德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索...
经过一整夜的辗转反侧,沈清歌依然未能觅得解决之策。她轻揉着太阳穴,那里隐隐作痛,仿佛承载着她所有的困惑与疲惫。慧心见状,默默递上一杯清茶,沈清歌轻抿一口,茶水的微苦在舌尖流转,似乎也带走了些许烦恼。她决定暂放杂念,让心灵得到短暂的宁静。
沈清歌吩咐明睿安排,邀请皇帝与煜辰一同前往皇家狩猎场,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让煜辰实现了与父母共游的愿望,这份亲子时光对他而言珍贵无比。
在等待狩猎之行的空闲里,沈清歌坐于屋内,手捧书卷,却心不在焉。忽然,宫外传来一阵喧哗,她轻轻挥手,女侍燕语会意,快步走出查看。不久,燕语匆匆归来,神色凝重:“娘娘,宝华阁中失窃了一颗珍贵的夜明珠,宫正司正在紧急搜查,现怀疑宫女连枝涉案,即将被带去审查。”
“连枝...”沈清歌沉吟,这个名字唤醒了她的记忆。半年前,齐妃权倾后宫之时,她被晋封为清妃,皇帝所赐的珠宝正是连枝亲手呈上。连枝对那些璀璨珍宝的渴望,曾在她眼中闪烁,沈清歌当时便留了心,如今想来,贪念终究是难以抑制,连枝还是走上了不归路。
沈清歌感慨万分,人性的弱点如同潜伏在暗处的野兽,一旦有了可乘之机,便会破笼而出,将人拖入深渊。她深知,若要利用这些弱点,必须先洞察它们,了解它们,才能在宫廷的棋局中找到制胜的关键。
正巧,慧心从天香阁取来了沈清歌所钟爱的碧落香,步入屋内时,也听闻了连枝的不幸事件。沈清歌见她归来,便询问详情。慧心回道:“听宫正司的人说,连枝自几个月前便开始暗中盗取宝华阁的物件,悄悄出宫变卖。起初只是些小东西,但贪欲日渐膨胀,终至这次竟敢觊觎琅轩国进贡的夜明珠,终被察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清歌听后,不禁叹息:“人心若藏贪念,置身宝华阁那般诱惑之地,时日一长,本性难移,一旦有机可乘,便容易迷失自我。”她深知,人性中某些根深蒂固的特质和弱点,非简单教化所能改变。
然而,沈清歌思绪一转,忽有所悟:若人性弱点难以改变,何不将其化作战略上的棋子?她开始思索太后的弱点。太后年事已高,权势宝物对她已无吸引力,但亲情却是她的软肋。太后对明德的关爱无微不至,对亲眷亦关怀备至。赵德言虽是远亲,却因太后的宽容而得以在朝中胡作非为。
沈清歌深知,朝中权力的平衡往往取决于对人性弱点的把握与利用。除了赵德言,她的目光投向了雍王,这位因太后宠爱而权势滔天的亲外甥。雍王驻守雍州,手握重兵,其影响力让明德也不得不忌惮三分。
在沈清歌的眼中,雍王的权势虽大,但人性的弱点同样明显。她决心深入挖掘,寻找雍王的软肋,以此作为策略的切入点。经过深思熟虑,沈清歌提笔写下一封书信,交给慧心,命她秘密送出宫外,交给沈博彦。
沈博彦作为沈家的得力之人,对朝中事务了如指掌。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沈博彦从雍州匆匆归来,立即进宫求见沈清歌。通过沈博彦的汇报,沈清歌得知雍王有一致命弱点——好女色。雍王宫中妾室如云,他对此道的沉迷,已成为他政治生涯的隐忧。
得知这一消息,沈清歌心中有了计划。她意识到,雍王的这一弱点,或许正是她所需要的突破口。她可以利用雍王对美色的贪婪,设计陷阱,诱使他暴露自己的野心,或是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他的势力。
过了几天沈清歌回沈家探亲,再回宫时身边已经多了一个堂妹--沈蓉。二叔沈澜之女。听说一直养在乡下,近些日子刚刚回京师。沈清歌
与此同时,身处文华殿的明德,面对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和文书,他的眉头紧锁,也没有休息的打算。前几日沈清歌在仁泽坊的事迹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他知道沈清歌是一个决断果敢的人,按理说,如果她发现了赵德言的问题,应该早就来找他商讨对策了。
然而,这一次沈清歌却异常沉默,这让明德感到有些意外。他猜想,沈清歌可能也在权衡和思考更为周全的策略,毕竟赵德言背后站着的是太后,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并不简单。
明德此刻的心思,却更多地被另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所占据——削藩。自从齐王作乱之后,朝廷内外的震荡一直未能完全平息。他深知,如果想要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的动乱,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个手段就是削藩。
削藩意味着要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这不仅会触动诸侯王的利益,更可能引起太后的不满和反对。太后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她的意志往往能够左右朝政。明德知道,削藩一事必须谨慎行事,既要考虑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又要顾及到太后的感受和朝中的稳定。
在宣宗皇帝的治世期间,星汉王朝的皇室封王共有七位,他们是:雍王、楚王、燕王、宁王、魏王、越王、梁王。这七位王爵不仅血统高贵,除宁王因为动乱后隐于京师,其他人都有各自独立的封地与兵权。除此之外,还有三位因战功显赫而受封的王爵:晋王、鲁王、以及齐王——后者的父亲正是凭借战功荣登王位。
星汉王朝的王位多为世袭,这些王爵在祖父和父皇的时代里,确实立下了辉煌的战功,为王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后代开始沉溺于特权之中,不少人甚至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隐隐有割据一方之势。
明德深知,为了星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削藩势在必行。在这些王爵中,楚王、燕王和雍王尤为棘手。楚王掌握着关键的商贸路线和资源,经济实力雄厚,足以通过经济手段影响国家大政。他与地方士绅和商贾的深厚联系,更构筑起了一个难以撼动的利益集团。
雍王作为太后的亲眷,拥有朝中无人能及的后台支持,太后的影响力使得任何针对雍王的削藩行动都需极为谨慎。燕王则凭借其在边疆的军事成就和深得民心的地位,成为了另一个难以应对的挑战。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局势,明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他深知,削藩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次对王朝未来命运的抉择。
明德在文华殿中踱步沉思,他的目光透过窗棂,凝视着夜空中的星辰。他知道,每一个封王都曾为星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过度的权力集中终究会威胁到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护中央集权,又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或许,他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削藩策略,通过政治联姻、经济补偿等手段来缓和矛盾;或许,他可以加强对封地的监管,逐步收回兵权,同时给予封王们适当的尊重和地位,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在这个不眠之夜,明德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索...
经过一整夜的辗转反侧,沈清歌依然未能觅得解决之策。她轻揉着太阳穴,那里隐隐作痛,仿佛承载着她所有的困惑与疲惫。慧心见状,默默递上一杯清茶,沈清歌轻抿一口,茶水的微苦在舌尖流转,似乎也带走了些许烦恼。她决定暂放杂念,让心灵得到短暂的宁静。
沈清歌吩咐明睿安排,邀请皇帝与煜辰一同前往皇家狩猎场,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让煜辰实现了与父母共游的愿望,这份亲子时光对他而言珍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