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这些年明德边塞学堂培养的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精通游牧语言的学生深入部落了解实情;懂得农牧技术的学生帮助改良草场;通晓商贸的学生协助建立互市。
更重要的是,游牧族学生成了沟通的桥梁。他们一方面向部落解释朝廷的善意,一方面向朝廷反映部落的需求。
一个月后,局势出现转机。几个主要部落的首领主动请求会谈。
谈判在边塞学堂举行。学堂里,汉族和游牧族的学生一起担任翻译。这情景本身,就是最好的和平见证。
"我们承认受了蛊惑。"一位部落首领坦诚地说,"但看到你们真诚相助,我们明白了朝廷的诚意。"
另一位首领补充:"特别是这些年,我们的子女在学堂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还结交了汉族朋友。这就是最好的保证。"
林月笙欣慰地说:"这正是我们的期望。教育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增进理解。"
谈判很顺利。双方不但化解了误会,还达成了多项合作:建立定期互市,合作改良牧场,互派学生交流......
"陛下真是高明。"大臣们赞叹,"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边患。"
"这不是朕的功劳。"林月笙说,"是这些年教育改革的成果。如果没有明德学堂培养的人才,如果没有各族学生之间的友谊,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化解危机。"
危机解除后,林月笙特意去边塞学堂视察。看着汉族学生和游牧族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劳动、一起研究边塞问题,他深受触动。
"这里的一切,"他对张子谨说,"都印证了母后的理念:教育的力量,远胜于刀兵。"
张子谨答道:"我们始终记得先生的教诲:教育不是为了改变谁,而是为了让不同的人能够互相理解、和谐共处。"
临走前,林月笙在学堂的墙上题字:"明德至善,四海一家。"
回京途中,叶知秧说:"这次危机,看似是边患,实则是对新政的考验。那些暗中挑动事端的人,是想证明新的施政理念行不通。"
"是啊。"林月笙若有所思,"但他们没想到,正是这场危机,更证明了教育改革的价值。"
"不过,"叶知秧提醒,"这只是开始。随着改革深入,还会遇到更多挑战。关键是要坚持教育的理念,用智慧和耐心化解每一个难题。"
夜色中,边塞学堂的灯火依然明亮。学生们正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边塞的文化交流。这些年轻人,正在用知识和智慧,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和平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