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交接(1 / 2)

秋日的皇宫内,一场特殊的朝会正在举行。叶知秧看着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玉玺。二十年沧桑,恍若一梦。

"朕决定,禅位于太子林月笙。"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大殿内一片哗然。虽然这个决定之前已有暗示,但真正宣布时,仍让许多人震惊。林月笙年仅二十五岁,在许多大臣眼中还太年轻。

"臣有本奏。"周家的新任家主周元瑾出列,"太子虽然贤明,但国事繁重,是否该多历练几年?"

叶知秧不动声色:"周爱卿认为,什么样的历练最重要?"

"自然是..."周元瑾正要说"朝政实务",却见叶知秧微微一笑。

"太子自幼在明德堂学习,通晓经史,精于实务。这十年来,他走访过大江南北,深入了解民情。去年北疆危机,更是亲自处置得当。这些,难道不是最好的历练?"

殿内一时无人出声。确实,林月笙虽然年轻,但这些年表现出的能力有目共睹。特别是去年北疆之行,他不但化解了部落冲突,还促成了多项互利合作。

"不过,"叶知秧话锋一转,"为稳定朝局,朕决定以太上皇身份垂帘听政三年。这期间,将辅助新君治理国事。"

这个安排让反对的声音消弭了许多。但叶知秧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散朝后,萧远珩忧心忡忡:"那些老臣不会甘心的。"

"所以要未雨绸缪。"叶知秧说,"月笙,你来说说准备。"

林月笙从容答道:"第一步,调整政事堂结构,把新科出身的官员充实到重要岗位;第二步,在地方推广议事制度,建立新的政务体系;第三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为将来的变革培养人才。"

"很好。"叶知秧欣慰地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全。不过..."她意味深长地说,"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林月笙思索片刻:"是稳住军心?"

"不对。"

"是安抚老臣?"

"也不是。"叶知秧说,"最关键的是,保护改革的火种。这些年,教育改革培养出的人才,就是我们最宝贵的力量。只要这些人在,改革就不会断绝。"

正说着,王子明匆匆进来:"不好了,刚收到消息,有人在暗中串联,要趁权力交接之际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