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的某个春日晨光中,京城的一角已然被阳光倾洒得明亮无比。包拯正坐于朝堂之上,宽大的黑袍如烛影般摇曳,面如重枣,眉目间透露出刚正不阿的气质。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锋利,穿透了齐整的朝臣,聚焦于内阁首辅的面庞。“诸位,近日我接到百姓上诉,谢家小姐被冤屈至死,寻求我的公正。”包拯言语铮铮,犹如鸣钟,响彻朝堂。
案情复杂,谢家小姐年轻貌美,身材婀娜,肌肤如凝脂,常有各路公子争相追求,然而最后她却被人陷害,名声受污,归天的那一刻,泪眼婆娑,满脸绝望,令人心痛。在包拯思索之际,南侠展昭推门而入,推着一辆黑色的手推车,车上正是被烧得面目全非的谢家宫女的尸体,她生前或许面容端庄,正值豆蔻时光,却没料到这场悲惨的命运。
“包大人,查无此人,真相似乎越来越扑朔迷离。”展昭一声叹息,俊朗的面庞勾勒着几分忧虑,与他白衣胜雪的气质形成强烈对比。他的青丝束于脑后,神态间英气逼人,却也透着几分桀骜。他推开手推车,目光注视着那具惨烈的尸体,心中暗暗发誓,定要查明真相,为她报仇。
这时,包拯的师爷公孙述也进来,面色凝重。他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书生,平日里力劝公允,今日却难得严肃,声音压低,恭敬地说道:“大人,此案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可能不仅仅是谣言中那么简单。”
王朝、马汉二人也相继到来。王朝是个身材健壮的神力壮汉,武艺超群,马汉则是机灵活泼的小子,总喜开玩笑。他们都知道,此次案件关乎的不止是谢小姐的冤屈,还有无数个被冤屈的百姓。“包大人,有我王朝在,凭这些手下无论为什么人,手到擒来!”王朝拳头重重地捶在桌上,桌子几乎传来巨响。
“展兄,你打算如何查明真相?”马汉一边问,一边若有所思,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
“我们得从谢小姐的身边人入手,或许可以找到关键线索。”展昭的目光掠过四人,已经在心中暗自决定。他已经感觉到一股似乎在暗流涌动的诡异。
在长安城的封闭小巷中,谢家的宅邸阴影重重。四人来到宅邸前,管家颤抖地站在门口,回想起往日的欢声笑语,心如刀绞。公孙述揽过管家的肩,语气柔和:“管家,我们不会让你们冤屈的,谢小姐的事情我们会查个水落石出。”
“可是,小姐临终前所言,言辞恍惚,实在是令人难以分辨……”管家痛苦地皱眉,想起最后一夜的情景。
“告诉我,你们在她的身边都看到了些什么。”包拯稳稳地问。
“那一夜,小姐似乎看见了人影,恍若她所爱之人又或是仇敌来临,然而声声喘息,言辞只言片语……”管家顿时情绪激动,面带绝望。
“人影?”展昭局促地前进,眼神骤然锋利,他似乎从中领悟到了一些线索。他的思绪飞转,心中暗暗得出了结论,这或许并不简单。
离开谢家后,展昭和包拯一同探查着另一处污泥浑水的地方,这里是长安的一处青楼,名为“月影阁”。此地常有风月之事,或许能寻找到与谢小姐有过接触的人。四人走入青楼,灯光如豆,烟雾弥漫,一声声歌舞喧哗从身旁掠过,仿佛在庆贺着什么。
“这地方黑暗、阴沉,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包拯提醒,展昭则是目光如炬,心怀警惕,自有侠义之风。
正欲询问一位青楼女子,突然有一伙醉酒的公子哥儿起了争执,愤愤不平地喝骂着,“白小姐真是个怨鬼,宁死不屈,算不上什么!”恼怒之下,包拯长身一跃,制止了这场争执,显露出他超凡的武艺。
“混账!”展昭冷声道,左手一展,打个翻身,提出问询,“你听说过谢家小姐吗?”那些公子哥儿面面相觑,生怕惹来杀身之祸,皆不敢妄言。
经过一番纠缠与打斗,最终那些公子承认,他们见过谢家的女子,就在一周前,最后一次出现在“月影阁”。话音未落,展昭的脸色骤变,随即变得严肃:“陈年旧恨,如何与今天的冤屈相连?我们必须立刻追查。”
一路追寻之下,线索逐渐明朗,最终抵达那些公子所言的最后一处——荒山野岭之际。月光如水,山间孤寂,忽觉一阵阴风阵阵。
就当展昭试探前进之际,突如其来的一阵扑杀让他心头一震。果然,这儿设下了埋伏,混乱中众人交战,剑光闪烁,如电般交错。王朝奋力击退一名持刀之徒,展昭却在那一瞬间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敌众我寡,但英武的他毫无畏惧,反而更加冷静,敏捷如兔般迅速躲过攻势,借着一根树梢翻身而上,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身影是一个优雅女子,身穿淡蓝色衣裳,肌肤如雪,神态波澜不惊。那是谢家的远房表妹,她的手中似乎握着什么秘密。女子看着已临近的展昭,冷冷一笑,慢慢缓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