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一行人推着板车,今年他们家要交七个人的粮税,板车上面驮着十四石粟米。
一石一百零六斤,板车上一千四百多斤粮食,在官差收上去之前不能出任何意外。
纳粮的地方定在东边的另一个村子里,走过去自然要经过本村的村中心。
一出门,李二郎看到门外的路上都是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运着粮食。
这些人住得比他们远,比如西边的下李村,有的人家里没有板车,只能用担子挑,或者用牲畜来驮。
李家门前平日冷冷清清的土路上,如今都是攒动的人。
李阿爹把板车拉到路上,其余的人在板车四周,一边推一边观察周围,防止有人图谋不轨。
路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沾亲带故,相熟的就一起走,一路上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李家人推着车进入上李村中心,远远看见前方道路边有几个人冲他们招手,这几个人与李家人的五官相似度极高,等李阿爹拉车靠近,一个与他长得很像的男人与车边的李阿翁打招呼:“阿爹。”
李阿翁点点头,示意他们一起走。
这家人是李家二房,住在村子里的老宅之中。
二房很有福气,李大青,也就是李阿爹李大才的弟弟,与妻子得的第一胎竟然三胞胎,三胞胎与李大郎年纪差不多大,都已娶妻。
三胞胎中最小的那个凑过来:“贵郎呢!怎没见贵郎?”
李二郎扶着板车:“他伤未好,来了也是添乱。”
李阿娘看着二房装得满满当当的板车,让李大郎去帮忙:“华郎,你家怎就你们仨?”
叫做华郎的男子悄悄同李阿娘和李阿奶贴耳朵:“我娘她们在家带孩子。有件喜事还未告诉阿奶与伯娘,我娘子有了,如今静养着。”
李阿娘和李阿奶惊喜得笑起来:“哎哟!那可不能操劳啊!过几日,我与你阿奶抓几只鸡去你家看看!”
华郎摆摆手:“阿奶,伯娘,不用带鸡子来,家里还有!”
“哎哟,这怀了的女人要多补补!你这小爷们莫要阻拦我!”
李二郎恭喜后在一边问:“阿兄,你家今年纳粮后余粮可够?”
华郎:“阿翁阿奶虽不与我们住一块,但我们人口还是多,纳够八人的粮税后,余粮还足。”
八人十六石。
说到粮食,华郎提起最近物价暴涨的事:“如今物价涨得厉害,听说今天米价又涨了,许多人都等着纳完粮去卖粮呢!伯娘,那绢价更是离谱,四百二十文!我娘她等着看明日还会不会继续涨!”
李二郎有些着急:“告诉青叔和婶娘,万万不要卖粮!”
华郎不理解:“为何?我爹打算留够家里嚼用和明年的种子,剩下的拿去卖,能得二两呢!”
李二郎急得抓耳挠腮,可三郎猜测的,现在都没有得到证实,往年这个时候,米价绢价也会涨,但没这么离谱。
“反正我与你说的一定要告诉青叔,要是有什么问题就找我爹。”
堂兄一知半解地答应:“噢。”
李大青和李大才是双胞胎兄弟,两人分家后李大郎带着老父母,拿走远离村落的大部分田地,搬到现在住的地方,李大青则继承村里的老房子和小部分农田。
兄弟分家并非不合,单纯的人丁兴旺,老宅住不下了才不得不分家,李大才主动搬出去全因李大郎提议。
当时李大青媳妇生下三胞胎曾轰动整个州府,还都是男胎,实在有福得很,李大青媳妇因此成了附近有名的全福娘子。
三个男孩,长大后犹如饕餮一般能吃,还未入账那几年,李大青年年来兄长家借粮,没办法,家里种的粮实在不够吃。
好不容易等三个孩子都入了账,一下子分到三百亩地,总算缓解了窘境,粮是够吃了,不过李大青和妻子又愁了,儿子们娶妻可怎么办啊。
年年想年年操劳,卖田卖粮食又借了些钱,总算在去年年初,第三个儿子二十岁的时候成家了。
这下三个儿子都娶妻了。
三兄弟之后,李大青家的第二胎是女孩,得了一家人宠爱。
好死不死,第三胎是一对双胞胎男孩,现在与李四郎差不多大。
李大才家的男孩是一个接一个,虽然没有弟弟压力大,但也艰难,好在一个个都健康成长,如今要给李二郎相看了。
渐渐的,天光大亮,纳粮的人都在埋头赶路,想着早点纳完粮早点回家。
两家人相互帮忙,终于赶到纳粮的地方,一看官差还没到,于是就近找了个空地放好板车。
早早到来的人大都留人守着粮食,然后到一边唠嗑聊天听八卦。
李阿爹让阿翁阿奶找干净阴凉的地方休息,男丁守着粮食。
李大青放下板车让三个儿子守着,自己过来找兄长。兄弟俩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李大青看到周围没有人,小声地问道:“兄长,方才祥郎跟华郎说不要卖粮,这是为何?”
李阿爹叹了一口气:“三郎知晓县里的物价疯涨了,绢价翻倍,他怕要出大事,事情还未明了,卖粮还需谨慎些。我知你家因华郎成婚欠下不少钱,切记不要一股脑都卖了。”
小主,
李三郎是两家学问最高的人,他说的话有时候比一个普通的大人更有信服力,不过现在这些都是猜测,李阿爹不敢与外人提,就只跟弟弟说。
李大青拧着眉毛:“三郎是怎么说的?”
李阿爹又把自家儿子的猜测告诉弟弟,又叮嘱一遍不要动“压仓底”的粮食。
李大青神情凝重地点头:“兄长,我知道了,若是还有什么消息,你让祥郎与我说一声,我听你的。”
兄弟二人又说了一会话,就听敲锣的声音,收粮的官差和里正村正们都到现场了,正组织大家排队准备纳粮。在里正和村正的见证下,官差登记过秤,纳粮的人按过手印,再支付脚钱,今年的粮税算是交齐了。
村正与里正不一样,村正由本村的村民推选,而里正是管一百户的人,由县衙决定最后人选,话语权比村正大,有的村子大,户数多,由几个里正共同管理,有的村子小,就与别的村合并由同一个里正管理。
村正管村子的所有大小事务,里正主要管的是户籍和纳粮交税的事,与县衙联系密切。
今日纳粮,附近好几个村的人都在赶来的路上,现场人声鼎沸,加上牲畜躁动,混乱不堪,少不了村正里正管理。
李二郎几兄弟紧紧护着自家板车,看到阿爹招手示意上前时,才与三郎拉着粮食去登记。
登记的文书与官差确认数量,与户籍本上记录的一致,收了脚钱后才让一家之主李阿爹签字按手印。
今年的粮税纳完了。
这时,文书抬起头:“上李村李家祥郎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