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 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进行了最后一次劝降。”
“面对忽必烈的殷殷劝导,文天祥只回了一句他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忽必烈见他宁死不降,只好同意将他斩首示众。”
赵匡胤见此,心有戚戚,悲痛不已,随即在评论区中回道:江山已失,朝庭已灭,你就是投降,天下百姓也不会怪你!
大明朱棣:就连那宋恭帝都已经投降安心当一个国公爷,你就是投降,后人也不会怪你,文天祥,何至于此啊!
王守仁:一个忠字贯穿一生,高官厚禄又待如何?他至死都是宋人,而非元人!
苏轼:这便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士大夫气节吗?
张居正:被俘三年,受尽外伤内辱,而不改其节,文相公,当真为我辈楷模!
…….
乔安的声音仍在继续,带着些许微不可察的颤抖,向万朝中的众人讲述这文天祥的一生:
“那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
“大都刑场之上,戒备森严,百姓们听到文天祥将要就义被斩的消息,纷纷自发集中到此,将整个刑场给围得水泄不通。”
“文天祥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
“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随后端端正正坐了下来,从容就义。”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止休。”
“文天祥以死尽忠,全了南宋最后的孤勇。”
“后世人称,宋之亡,不在崖山之崩,而在燕市之戮。”
“当文天祥以死殉国的那一刻,大宋才是真正的灭亡!”
听到这里,忽必烈长叹一声,对于这文天祥他已是软硬兼施,却终究还是无法将其招降至大元朝庭效力。
而今他亲耳听到这后世人所说,文天祥最终斩首于燕市之时,心中最后一点希望,也已消失殆尽。
“文天祥虽死,然浩气长存,至元十九年,元可汗忽必烈追封文天祥为大元帝国中书平章政事、太保、卢陵郡公,谥号:忠武。”
“元至治三年,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和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并列,可以说,文天祥终于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愿。”
范仲淹:文相公是我大宋丞相,至死都是,元可汗如此追封,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王安石:文相公千古,宁死不入大元朝庭,元可汗也就只能用此等方式图取安慰,当真可笑!
欧阳修:谥号忠武尚可,前面的点缀大可不必,文相公至死都是我大宋丞相!
大元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