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还没说话,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虞望归放下手里的水杯,拿起听筒:
“你好,我是虞望归。”
“喂,哥,是我。”电话那端虞岁岁的声音传进虞望归耳中。
听到是妹妹的声音,虞望归坐直身体,“小月亮,家里是有什么事吗?”
要是没事,妹妹不会打电话,他们大多都是写信或者拍电报。
打电话说明事情有点急。
一旁的方晖也正正神色,也担心虞岁岁和云亭在家里有啥事。
“没啥大事,我就是给你说声,咱爸回来了。”
虞望归愣了片刻,急忙问:“咱爸回来了?”
听到这话的方晖一脸的问号,据他所知,望归他爸不是牺牲了?
电话那头又传来虞岁岁的声音:
“是啊,咱爸回来了!不过他现在身上有点伤,要养养身体,等过些时候我们来看你。”
“爸受伤了?严重吗?”虞望归追问。
“没啥大事,养养就好了,我就是打电话给你说声,等过些日子就来看你。”
虞望归这才放下心来,“好,那你让爸好好修养。”
小主,
电话挂断,虞望归抬头就对上一张几乎凑到眼前的脸,他嫌弃的一把推开。
“你离这么近干嘛?”
方晖又凑近前:“刚刚岁岁打来的电话?”
虞望归点头,一脸的喜气洋洋,“是啊,”
“我听说你爸回来了?”方晖问。
“嗯,刚刚岁岁说的我爸回来了,等养好身体就来看我,”
虞望归忍住想回家的心,他上次把假期休完了,现在也不好请假。
早知道,他那时候就少请一点。
方晖激动的拍他肩膀:“恭喜啊!”
身为军人,他没问怎么回事,这样的情况他隐约可以猜到应该是出任务去了。
至于是什么任务,就不是他能知道的,这么些年就出一个任务,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虞望归笑着收下他的恭喜,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喜事。
-
时光匆匆,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到了1975年的秋天。
三年里发生了许多的事,每个人都有了变化。
岐山大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队除了特别重男轻女的几家,其他家孩子不管男女都会送到大队的小学上学。
都想家里出个有出息的孩子能够长脸,更希望能够改换门庭。
每年的收成都不错,家家户户的日子比起之前好过许多。
不过就算重男轻女的人家因为有李有根家的前车之鉴在,对待女儿也不敢过于苛刻。
毕竟大队干部还是有人盯着的。
岐山大队的风气越来越好,收成还有其他方面都很不错。
在去年还拿了个先进大队,这让岐山大队的队员们觉得更加面上有光。
生活变好,孩子变好,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队员们觉得生活更有奔头。
虞献文在三年前养好伤后就转业回琼市工作,虞岁岁和云亭都跟着搬去琼市和他一起生活。
离开岐山大队前,虞献文还找关系运作了下,把已经相认的舅舅乔翰绪夫妻重新安排了住处。
老夫妻也不用再到地里上工,乔翰绪又做回教书育人的先生,进了大队新办的学校当老师。
老太太因为之前身体有亏损,就在家里养身体给做饭,闲暇时在院子里种点菜,或者和相熟的老太太唠唠嗑。
三年的时间过去,云亭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个子更高,也更为开朗。
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就是虞家的长孙。
-
而在这三年里,虞岁岁和沈明旭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在虞家搬到琼市的时候,大队还有不少人说两人的事怕是要黄。
毕竟沈家就是乡下泥腿子,就算家里有两个工人,可是和虞家比起来还是不算什么。
听说如今的虞家,虞献文在城里当大干部,岁岁也在城里上班,端着铁饭碗。
何况虞家老大在部队发展的很好,未来前途似锦。
队员们都说这样的人家不会看上沈家,沈老三和虞岁岁的事指定要黄。
可是不管外人如何说,沈明旭对待岁岁的态度依旧和从前一样。
每次出差都会带礼物,到虞家也会干活,做一些虞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