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齐少点将赴北线,姜维调令汇雍川(2 / 2)

“好!某服!”

向充拱拜道:

“关将军承让!”

关樾自是说道:

“向将军勿怪,某一向如此,交手便知向将军实力不俗啊!”

向将军对曰:

“关将军恪尽职守勇猛无敌,充甚是佩服!”

【商业互吹嘛!这点还是要有的!】

【一群蜀汉美男团在此互吹,何等盛大场面!想想真有点激动啊!这或许也是独属于男人间的浪漫!】

正此时,蒋琬拱拜诸葛亮及众将道:

“使命已达,吾自回成都复命!再次愿诸位北伐得胜!”

一众皆欲去送,只听蒋琬拱拜道:

“丞相及众将军留步,吾自去也!”言讫转身便走,来时万余人马,走时两袖清风,好才德!

一众回神后,姜维上阶转身令道:

“今诸葛丞相坐镇陈仓,以守大汉,承接东线、北线、陇西、汉中,主管北伐政务!

北伐一律军务由 维及镇西将军齐少负责,此乃是丞相钧意,众兵将不得懈怠违令!”

众将皆应诺:

“诺!”

姜维朗声道:

“吕义!”

“在!”

“令你引兵两千严守陈仓!”

“诺!”

“阎晏!”

“在!”

“令你协助丞相处理公务!”

“诺!”

“向充!”

“在!”

“令你时刻保护丞相周身安全,不得懈怠!”

“诺!”

“成潘!”

“在!”

“令你于此大后方作粮草物资运转!”

“诺!”

“马忠!”

“在!”

“令你仍领一千水军巡视渭水,多发展水军战船!”

“诺!”

“盛孛攵、丁咸!”

“在!在!”

“令你二人领兵三千严守阳平,以作陈仓屏障,并接应转承渭北、渭南!”

“诺!诺!”

姜维又沉声令道:

“王平、赵累、关兴、鄂焕、张翼、张休速去雍川汇合魏延、廖化、黄袭!”

“诺!”

“句扶!”

“在!”

“命你领陈仓城外两千兵,及蛮兵八百,火速赶往雍川汇合!”

“诺!”

“柳隐!”

“在!”

“令你引阳平外四千余人马,火速赶往雍川汇合!”

“上官雝!”

“在!”

“令你于雍川作粮草物资运转,粮草来之不易甚为珍贵,切勿懈怠!”

“诺!”

“速按分派行事!立即…”

姜维刚欲下令出发,只听诸葛丞相于上首温言道:

“且慢………”

……………………

这里说明一下:

【医官制度】

三国时期,魏承汉代医官制度,有太医令、丞、尚药监、药长寺人监、灵芝园监等官职。

《太平御览》引《玉匮针经序》中有吴置太医令的记载,蜀汉医制无考。

晋代承袭汉魏官制,设有太医令等职。据记载:晋代太医令铜印墨绶,统属于宗正,又有尚药监、药长寺人监。东晋时,省宗正合并于太常,原隶属于宗正的太医官属,后改隶于门下省。门下众事为为侍中所掌,这是后代以太医令隶于侍中的开始。

南朝医官,刘宋有“太医令一人,丞一人,隶侍中”。

齐有“太医令一人,丞一人,属起部亦属领军”。

《资治通鉴》记载齐有御师。梁有太医令一人,丞二人,属门下省。又有太子官属的药藏局设置药藏丞。诸王国官属,有典医丞。郡县属吏亦有医职。

《北史·姚僧垣传》载又有太医正之设。《册府元龟》记载梁以后,尚药职事由太医兼任,陈如梁制。 北朝医官,北魏有太医令等职,属太常。门下省设有尚药局,有侍御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书·官氏志》记有太医博士(七品下)和太医助教(九品中)之设。北齐有太医署,设太医令、丞等职,属太常。太子门下坊设有药藏局,置监、丞各二人,侍医四人。皇子王国各置典医丞二人。中侍中省设有中尚药典御二人,丞二人;门下省置尚药局,设典御二人,丞二人,侍御师四人,尚药监四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内均设有医师。

北周有太医下大夫、小医下大夫、小医上士、疡医上士、疡医中士、疡医下士、医正上士、医正中士、医正下士、食医下士、主药下士,均属于天官。鲁医上士、兽医中士、兽医下士,均属于夏官,其官品高者为正四命,低者为正一命。 由上述可知:此时期中央医官机构较前更为细密,特别是北周,不仅已细分为太医、兽医等七类,各类又再分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这对医绩的考核管理和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利的。至于地方医政,除梁有“郡县属吏亦有医职”之记载外,其他不知其详。

官颁医书 南北朝时的官颁医书,有刘宋时《宋建平王典术》120卷,北魏时李修《药方》110卷,王显《药方》35卷,均为临床方书,反映出当时临证医学的进步。

官颁医书多由当时帝王御医主持,组织众多医家集体编撰,卷帙甚巨,且备颁行之便,对医术的总结提高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李修《药方》成书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高祖文明太后时有不豫,修侍针药,治多有效,赏赐累加,车服第宅,号为鲜丽,集诸学士及工书者百余人,在东宫撰诸《药方》百余卷,皆行于世。”

(魏收:《魏书·李修传》,卷九十一,十页,上海集成图书公司1908年据乾隆四年本重印) 王显《药方》编撰于六世纪初。

《魏书·王显传》记载:“世宗(即武帝)诏显,撰《药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疗诸疾”;

(隋书·经籍志》着录本书时谓:“后齐李思祖撰本一百十卷”称李修(字思祖)为后齐人,有误),魏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诏书中称:“又经方浩博,流传处广,应病投药、卒难穷究。更令有司,集诸医工,寻篇推简,务在精要,取三十余卷,以班九服,郡县备写,布下乡邑,使和救患之术耳。”

(魏收:《魏书·王显传》卷九十一,十一页,上海集成图书公司1908年据乾隆四年本重印),

这两项记载,时问和撰修卷数等均甚一致,应为一回事,王显《药方》为当时流传经方之精要,通过行政渠道备布郡县、乡邑,对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疾患的防治甚有裨益。

南朝刘宋时所撰《宋建平王典术》,梁时尚存,计120卷。(魏收:《魏书·世宗纪》卷八,上海集成图书公司1908年据乾隆四年本重印),但修撰情况失载,刘宋建平王宏(字体度·公元434~458年)病逝时仅“年二十五”,

(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三》,卷三十四,十四页,上海集成图书公司1908年据乾隆四年本重印),推测该书可能为“笃好文籍”(沈约《宋书·王宏传》卷七十二,二页至三页,上海集成图书公司1908年据乾隆四年本重印)的王宏主持下集体撰修,才可能完成这部120卷的大型方书的篇撰。

【蒋琬】

蒋琬(不详-246年),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蒋琬初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为政以安民为本,刘备以为蒋琬不勤政事,怒欲处置,因诸葛亮劝解得免。后任什邡令、丞相府东曹掾、长史。诸葛亮密表后主,以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次年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七年(244年),因病辞政事,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延熙九年(246年),蒋琬因病而卒。

蒋琬执政期间,蜀国政通人和,经济复兴,修正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改变“无岁不征”的局面,使得“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特别是其“以安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永远垂范后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社稷之器”。

蒋琬是蜀汉政权后期的中流砥柱,为蜀汉政权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费祎】

费祎(不详~253年),字文伟,江夏郡鄳县(一说今河南省罗山县、一说今湖北孝昌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四相之一。

费祎少时父母便去世,前往依靠族父费伯仁,后以游学生身份入蜀。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后,费祎和董允同为舍人。刘禅即位后,任费祎为黄门侍郎。费祎深受诸葛亮重用。授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返国后,晋升为侍中、丞相参军。

建兴八年(230年),费祎随诸葛亮北征,转任中护军,后迁升为司马。

魏延和杨仪交恶,因费祎从中协调,故使不致影响军机大事。诸葛亮死后,费祎任后军师,不久便代替蒋琬出任尚书令。蒋琬病重时,推荐费祎升任大将军,并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244年),魏军攻击蜀国,费祎率军赴援,击退魏军,被封成乡侯。延熙十一年(248年),费祎驻扎汉中前线,并同时有效遥控成都军政大事。

延熙十五年(252年),费祎正式开府,成为众臣之首。次年(253年),在宴会中酒醉,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死。着作有《嘲吴群臣》一首等。

【蜀汉也有人才啊!】

且看下文诸葛丞相且慢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