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汉丞相登坛拜双将,武乡侯祭表缅英烈(2 / 2)

领授拜封:

原汉武乡侯诸葛亮诸葛孔明,蜀主八剑之一:章武·师古,赐予姜维!

原汉永昌亭侯赵云赵子龙,蜀主八剑之一:章武·流星,赐予齐少!

姜维,大家自是熟悉,无需多言!

齐少,何许人也!似是些许陌生!

“这人谁啊!?”

“俺哪能知道!?”

“就他!?也封将军!?”

“还镇西将军嘞!”

“他小子凭啥!?”

“俺不服!”

“俺也不服!”

“俺也一样!”

见高台下,人头攒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齐少跨步而出,高举章武·流星剑,朗声道:

“有谁可做到: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

皆可来取代本将军!

如若不能,则需听吾号令:

誓师北伐,剑指长安!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北伐得成,克服中原!”

………静!………

………安静!……

众懵了个大懵!

“好像很厉害!”

“好像比我强!”

“好像比我能说!”

“好像挺有文化!”

“好像是个将军样!”

齐少又严声道:

“今行将军第一令:

自此无字,只称齐少!”

姜维趁此时,力举章武·师古,振臂高呼:

“剑指长安,大汉威武!”

三军齐声喝彩,山呼:

“剑指长安,大汉威武!”

“剑指长安,大汉威武!”

“剑指长安,大汉威武!”

浩荡气势声遏云霄,仿佛在唤醒汉之先辈…………

………………

这里说明一下:

蜀主八剑:

【本人擅自安排】

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章武·炎龙;

二、汉武乡侯诸葛亮诸葛孔明,章武·师古;

三、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章武·清漳;

四、汉西乡侯张飞张翼德,章武·通犀;

五、汉永昌亭侯赵云赵子龙,章武·流星;

六、汉梁王刘理章武·石渚;

七、汉鲁王刘永章武·文玉;

八、汉太子刘禅章武·寰宇!

如有不合适,请多见谅!

【四方步】

京剧里老生要走四方步,也称八字步,要求抬腿亮靴底,腰为中枢,四肢配合。

中年要快抬慢落,老年要慢抬快落,既有生活依据,又有节奏感,比喻为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四方步由来于八卦掌】

八卦掌的四方步实际上是八卦掌的两个三角步所组成,两个三角套在一起就成了四方步。所以被称做四方步。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要走台步,有人称为四方步。所以人们常说:“别跟舞台上一样走路,总迈着四方步。”

既然艺术源于生活,为什么舞台上的脚步与生活中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戏曲艺术要源于生活,也要把生活艺术化,而不能把生活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上。要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既然戏曲是以歌舞来表现生活的,那么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就必须在音乐的伴奏下与歌舞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脚步也就必须与音乐伴奏有机地配合起来,成为舞蹈化、节奏化的脚步,也就是所谓的台步。

【衣冠冢】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

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再于此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

现今发现的衣冠冢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生基,生基并非人死后所建,而是在生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消灾祈福,而埋葬的生人衣发等,生基文化在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黄帝衣冠冢】

据《史记·封禅书》: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据《汉书·郊祀志上》:

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杨贵妃衣冠冢】

“马嵬兵变”杨贵妃被处死后,唐玄宗匆匆如丧家之犬逃往四川。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唐朝官军收复了京城,玄宗便从成都回到了长安。

根据文献记载,他曾密令官监将杨贵妃迁葬。但是杨贵妃墓到底是原来的墓地还是迁葬后的新墓,至今均无确证。

【太牢、少牢】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又称大牢。古代祭祀所用之牲。牢本为养牛羊之圈,因祭祀所用之牺牲为牛羊豕,故取其意为祭祀用牲名,有太牢、少(小)牢之分。用牲之法各说不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羊传·桓公八年》:“冬曰丞。”

何休注:“礼:天子、诸侯、卿大夫,牛、羊、豕,凡三牲曰大牢。”

《仪礼·少牢馈食礼》:“少牢馈食之礼。”

郑玄注:“羊豕曰少牢,诸侯之卿大夫祭宗庙之牲。”

又《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四书五经,以及《周礼》、《仪礼》为准,既是反映先秦的商朝、周朝礼仪文化的重要典籍,也是后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主要典籍,

其中对祭祀的记载,说明:用一头牛做牺牲(祭品)或用在饮食中,称为:太牢,或称为:太牢一,或称为:大牢、大牢一。

据研究,我国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基本上完成了犬、豕、羊、牛的驯化。

大约四千年至五千年前,人们已经完全实现了犬、豕、羊、牛、鸡、马等六畜的驯化。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牛已成为人们的役畜之一,黄帝的臣子胲,就是“服牛”的首创者。《世本·作篇》中就有“胲作服牛”的记载。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中便有“诸侯之祭,牛曰太牢”的记述。

据《周礼·地官·牛人》载,为管理牛的饲养,以保证祭祀、宴饮、犒军以及祭奠时的需要,周代宫廷中:

专门设有“牛人”一职:“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战国策·齐策六》和《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便先后留下了“乃赐(田)单牛酒,嘉其行”及“百里之内,牛酒日至”的记述。

齐王之所以要以牛酒犒军,广武君亦劝韩信行此之道,其目的无非要使田单、韩信手下的军士更加卖命罢了。

汉代民间养牛业极盛,百姓家中所养甚至以千万计。

《汉书?叙传上》言:“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

《西京杂记》记载,关中人陈广汉家中也有“千牛”的畜养规模。

【祭祀三牲】

三牲:一种是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另一种是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牲的总称。

【祭天告地·吉礼】

吉礼,便是对天神、地只、人鬼的祭祀典礼。广义上来讲,就是祭天,祭地,祭祖以及祭圣贤。

【祭天】

因受黄帝思想的延续,古人向来信奉鬼神之说。而这其中,便以天为尊。

古人认为天乃是万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权利。故而,几千年来,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常百姓,无不是信天,敬天以及拜天。用他们所能想到的种种方式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能够获得天神的保佑。

第一,自然是天皇大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玉皇大帝或称百神之君;第二,为日月星辰。也就是祭祀日神,月神,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十二辰以及二十八星宿;第三,便是除去第一和第二等之外的,凡是有神职且于民有利的神仙,如司命,雨神,风神等。

【祭地】

如果形容天为父的话,那么地便是母,所以古来便有父天母地的说法。大地,生长着五谷,养育着万物。故而,祭地便是祈求能够五谷丰登,家宅平安,六畜兴旺等。

譬如社神,山神,水神,火神等等。全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自然,人们也不会一一去祭祀所有的神灵,因为实在太多了。他们也只会拣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神灵去进行祭祀。

祭地的仪式比祭天仪式较为低一档,故而平民百姓也可以祭祀。但是其仪式也较为繁琐。仪式当天,祭坛的各方位便要摆放各方神位,然后进行迎神燔柴、奠玉帛、进俎、行献礼、望燎、献牺牲和玉帛等相关程序。

【关于给赵云说媒】

诸葛亮及众人欲将桂阳寡嫂樊氏说媒给赵云,后来刘备也加入阵营!

众人劝赵云所娶的,便是有“桂阳第一美”称的樊氏。

据《三国志》,刘备:

“江北有二乔,河北樊甄俏。

中原冯美人,貂蝉第一妙。

樊夫人号称国色,缘何不纳为家室?英雄配美人,人生一大乐事也。”

可是赵云先是拒绝了!

为何赵云面对绝世美色,甚至不惜拂了刘备的面子,也不答应娶樊氏,是因为樊氏的寡妇身份吗?

有这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此乃其一!

其二就是,赵云的忠正价值观:大业未成,不成家也算正常,且想着:天下女子非此一人也!

不过回头想想这寡嫂……

当时震惊英雄圈的美少妇有四位,她们分别是:

袁绍的儿媳甄宓fu、

张绣的婶娘邹氏、

秦宜的妻子杜氏、

桂阳赵范的寡嫂樊氏。

三国时期的美少妇,甚至比美少女还要受欢迎。

咱就这么说吧:

孟德兄,大家知道吧!对!就他,号称【寡妇收割机】。如果你老婆漂亮,我劝你最好别让曹孟德知道或看到!

【史称“魏武遗风”】,当然这是我瞎写的,仅供诸位批判!

【乖乖,一个祭祀缅怀,一个登坛拜将,这家伙给我累的,歇会,明天写成婚!】

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