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撤藩,招萧芸汐进宫(1 / 2)

太和殿,

早朝,

庆王第一个站出来,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他倒是很光棍:

“藩王子嗣越来越多,朝廷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我恳请父皇撤藩。”

大家都知道皇帝九子夺嫡,对兄弟藩王都不信任,想要撤藩,但是谁也没想到是庆王主动提出来。

这是要挥刀自宫的节奏?

文武百官百思不得其解,这庆王是不是糊涂了,西北他算是有功劳,有机会问鼎大夏皇储的位置,

在这时候提出撤藩,等于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完完全全的昏招,不应该啊。

皇子们则是看向最前面,胡子花白的老家伙,

九子夺嫡的时候,皇帝的兄弟死的死,贬的贬,跟皇帝平辈的藩王就两个,还都在自己的封地不得回京,

朝堂上的藩王,大多数都是皇帝的儿子,谁也不敢带头反对撤藩,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辰王身上。

辰王是皇帝的叔叔,九子夺嫡站在皇帝这边,位高权重,他开口拒绝,就算是皇帝也要给几分薄面。

”陛下....老臣以为,撤藩的事,从长计议为好。“

皇帝还没开口,诸位藩王赶紧出列,

“撤藩之事,请父皇从长计议。“

“撤藩之事,请父皇从长计议。“

他们要是有一丝的犹豫,都是对藩王身份的不尊重,

大臣们大多数保持不动,他们没有爵位,就是打工的,撤藩虽然有利朝廷,但是毕竟是皇家内部的事,

随便掺和,搞不好惹祸上身,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倒是有头铁的,本身就投靠某位皇子的,为表忠心,站出来附和:

“藩王守边关,若是撤藩,边关不稳,社稷动荡,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想要撤藩,绝不是简简单单一次朝会就能决定下来的,庆王提出建议,就是试探朝堂上的反应,

大家的态度都很抗拒,皇帝也不会抢先撤藩,他颇有深意的看向庆王,

“老四,你为朝堂殚精竭虑,父皇高兴,撤藩之事影响颇大,要有万全之策才行...."

庆王躬身:

“是儿臣鲁莽。”

皇帝似有所指:

“只要是为江山为社稷,没有私心,敢提出问题便是好的,你说到撤藩,朕倒是想起一件事情来......藩王守边,边镇执行卫所制,边军是终生制,有些兵年纪大,还要上战场,战斗力可想而知,朕这里有个想法,诸位爱卿且听听。”

他要说的就是义务兵制度,

撤藩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藩王的利益,藩王必然反对,想要推行,就必须获得文官的鼎力支持。

推行义务兵制度,能削弱藩王对边军的控制,同时能减少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还不会削弱边军的战斗力,

文官没有道理反对,吏部尚书率先站出来支持,接着是内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