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雨氲坚定地说:“文化建设和基础建设并不冲突。文化建设可以和基础建设同步进行。就拿这个庙会所在的村子来说,在修整道路的时候,可以在路边设置一些文化宣传栏,展示村子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翟树人还是不以为然,说:“你这是异想天开。村民们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谁会去关注那些文化宣传栏?他们更关心的是地里的庄稼能不能丰收,家里能不能盖起新房子。”
卫雨氲争辩道:“这并不矛盾。文化建设和物质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村子,村民们会更有动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比如说,一个以传统手工艺闻名的村子,如果能够通过文化活动把这些手工艺推广出去,村民们就能通过售卖手工艺品增加收入,这反过来又能促进村子的发展。”
翟树人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在农村搞文化活动的风险太大了。就像今天的雨,可能会让所有的努力都白费。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村民们的怨声会很大。”
卫雨氲说:“风险是存在的,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而且,在活动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村民们知道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并取得他们的理解。”
翟树人叹了口气,说:“我还是觉得不太可行。农村的情况很复杂,村民们的思想也比较保守。不像城市里,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在农村推广文化活动,可能会遇到很多阻力。”
卫雨氲说:“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地引导村民。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成本低的文化活动做起,比如村民间的歌唱比赛、书法比赛之类的。让村民们慢慢感受到文化活动的乐趣,然后再逐渐扩大规模。”
翟树人摇了摇头,说:“你还是太乐观了。村民们平时都忙着干活,哪有时间参加这些比赛?而且他们可能觉得这些东西是无用的,还不如多干点农活实在。”
卫雨氲耐心地说:“这就是我们需要去改变的观念。我们可以把文化活动和农活结合起来。比如说,举办一个与农业知识相关的知识竞赛,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些优质的种子或者农业工具。这样既激发了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普及农业知识。”
翟树人摸了摸下巴,说:“你这个想法倒是有点意思。但是这也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去策划和组织。农村现在最缺的就是有能力的组织者。”
卫雨氲说:“那我们可以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见识比较广。让他们回来为村子的发展出一份力,既可以利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又能让他们为家乡做贡献。”
翟树人点了点头,说:“这确实是一个途径。但是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要回来呢?在外面打工挣钱更多,生活也更方便。”
卫雨氲说:“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在村子里为他们提供一些创业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回家乡发展的前景。而且,当他们看到自己能够为村子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他们也会有成就感。”
翟树人又陷入了沉思,他说:“你的想法很美好,但要实现起来很难。农村的现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卫雨氲说:“虽然很难,但只要我们有决心去努力,一定能做到。况且,农民们是需要文化浸润的。”
翟树人莫名地望着卫雨氲,他搞不懂农村特色文化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