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
- 起源:
- 源自嬴姓: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伯益。伯益是少昊帝的五世孙,其祖母是颛顼帝的孙女(女修)。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姓。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夏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商灭夏时,黄国支持商朝;周灭商时,黄国保持中立,国存而爵位降为子爵,故称黄子国。春秋时期,公元前 648 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 源自官位:
- 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 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 源于改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等改黄姓的情况。另外,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因各种原因改为黄姓的。
- 变迁:
- 远古时期,黄姓族人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活动,后跟随颛顼迁至中原地区。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一部分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着名的黄氏郡望,并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形成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
- 宋、元、明时期,黄姓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成为典型的南方大姓。到了当代,黄姓人口近 2700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2.2%。
- 在甘肃省的分布:黄姓在甘肃省有一定的分布。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迁徙流动,部分黄姓族人迁至甘肃。甘肃的黄姓人口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在一些地区形成了小规模的聚居群体。比如在兰州、天水、陇南等地都有黄姓族人分布。他们在当地参与经济活动、文化传承等,为甘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田姓
- 起源:
- 源于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周武王灭商以后,封虞舜的第 33 代孙妫满为臣工,在河南淮阳。妫满的第十世孙陈完因陈国发生内乱,逃跑到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姓。这就是“田氏代齐”的历史渊源。
- 源于官位:
-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田仆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简化为单姓田氏。
-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田正亦称田畯、稷、田官,是专职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其后代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
- 源于地名:
-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许田是周王朝设置在鲁国境内的专门用地,用于祭祀、朝拜周王时诸侯国君和百官住宿及举行重大典礼。许田的管理吏员、仆役中,有以其职责所在为姓氏者,称许田氏,后引衍为单姓田氏、许氏等。
- 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桑田是西周时期虢国之邑,以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业发达着称,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东北部地区。虢国灭亡后,原居于桑田的故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桑田氏,后简化为单姓田氏、桑氏。
-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周简王姬夷二年,晋景公将晋国都城迁至新田(今山西侯马西北城)。在晋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新田氏,后简化为单姓田氏。
- 源于其他民族改姓:如匈奴族、蒙古族、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汉化改姓为田姓的情况。
- 变迁:
- 先秦时期,田姓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田和代齐后,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
- 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中有八人裂地称王,但不久均纷纷垮台。汉初,田姓被强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
- 从汉代开始,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迁到山西太原、宁夏固原、天津等地。
- 唐代宗时,有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而落籍当地。宋代以后,田姓逐渐在全国广泛分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在甘肃省的分布:田姓在甘肃也有一定的分布。在甘肃的一些地区,如陇南、定西、平凉等地,都有田姓族人居住。他们在当地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姓在甘肃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杜姓
- 起源:
- 出自姜姓:为神农氏的后代。商朝时已有杜国,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在史书中较少,可能完全融入了祁姓杜氏之中。
- 源出祁姓:为帝尧的子孙。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号陶唐氏祁姓。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夏王孔甲时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商朝后期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以奉尧祀。周成王灭唐迁唐公于杜,遂称唐杜氏。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杜国子孙一部分出逃,留居杜城者为杜氏。
- 出自杜康:杜康被认为是杜姓第一人,是酿酒鼻祖。关于杜康的出生年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 5000 年前的黄帝时期,另一种认为他是夏朝第六代国王少康。
- 变迁:
- 杜姓早期在中原地区发展,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在历史的长河中,杜姓族人不断迁徙、繁衍,分布范围越来越广。
- 秦汉时期,杜姓已经在陕西、河南等地有了较为广泛的分布。此后,杜姓族人不断向南方和北方的其他地区迁徙,如在东晋时期,杜姓族人就已经南迁到了江南地区。
- 隋唐时期,杜姓在全国的分布更加广泛,并且在一些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家族群体。
- 宋代以后,杜姓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繁衍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常见的姓氏。
- 在甘肃省的分布:在甘肃,杜姓也有一定的分布。比如在天水、武威、张掖等地,都有杜姓族人居住。他们在当地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传承和发展着杜姓的文化传统。
白姓
- 起源:
- 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其后代为纪念他,遂以白为氏。
- 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及《元命苞》所载,炎帝时有大臣名白阜,负责疏通水道,其子孙以“白”为姓。
- 出自芈姓: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前 740 年,熊绎的曾孙熊宜也称熊仪,号若敖,若敖有个儿子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斗谷於菟,字子文,是楚国的着名令尹。子文的孙子名叫箴尹克黄,克黄的子孙中有人以其祖父的字“黄”为姓,后来又改为白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