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衿手脚麻利地将氅衣解开,而后利落地挂在了衣桁上。她狡黠地笑着说道:“哪有,我们一路片刻都没耽误,君尧哥哥,对吧?”
宋承乾看着陆子衿,嘴角上扬,微微点了点头。
尚书夫人睨了陆子衿一眼,“你我还不知道。”说着便在陆尚书的身侧坐了下来。
宋承乾上前,恭敬作揖行礼道:“学生见过先生,师母。”
陆尚书端坐于上,微微颔首,沉声道:“这次乡试考得不错,后面几个月也不能懈怠,好好准备会试。”
宋承乾在出发前,便书信了一封,命人送往京城,故在他们到府之前,陆尚书已知他高中解元。
“是。”
“君尧,这次还是住在上次的院子,我早已让人收拾干净了。”尚书夫人说完便拉着陆子衿离开,让他们师生二人好好叙话。
宋承乾敏锐地察觉到陆尚书面上的迟疑,他率先开口道:“先生,皇上对子衿妹妹暗杀不成,难保不会人为做出意外之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今日起不出府门,有龙影卫在尚书府,或可保她无虞。又或者子衿妹妹亦可住到我所购的宅院,只是…… 如此一来,于礼不合。”
有龙影卫在,自然无需担忧子衿的安危。陆尚书微微沉吟,而后沉声道:“那你就在你师母收拾好的院子住下吧。”
“是。” 宋承乾应道。随即,他从怀中掏出一叠纸,双手呈上,“先生,这是我近日所写的策论,望先生点评一二。”
陆尚书接过那叠策论,神色肃穆地展开纸张,目光缓缓在字里行间游走。他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又轻轻皱眉,陷入沉思之中。
良久,陆尚书放下策论,捋着胡须缓缓开口道:“条理清晰,论据详实,足见你用心之深。开篇立意高远,洞察世事,对当下局势之分析入木三分。所提之策,亦具可行性。然,仍有不足之处。个别观点稍显激进,未虑及各方势力之平衡,当慎思之。”
陆尚书放下手中纸张,抬眸问道:“你如何观当下朝廷军事防御之力?”
宋承乾思索片刻后拱手道:“今之朝廷,重文轻武。文官于朝堂之上,权柄在握,位高而望重。然武将则屡受拘束,每为文官所制。于决策指挥之时,自主性难显。此乃一弊矣。
再者,军事人才之培养,甚为不足。因重文轻武之风盛行于世,故优秀之士,多向文官之途,而愿投身军旅者,寥寥无几。且军事人才培养之体系,亦有缺漏,难以育出高素质之将领与士卒。
又有军事之制,实不合理。行 “更戍法”,频繁调动军队将领,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之凝聚力与战斗力,大打折扣。
募兵之制,亦有问题。招募众多士卒,以维统治。
然所募之兵,良莠不齐,多有因生计而从军者,乏战斗之志与军事素养。
且为安置流民等,军队规模不断扩充,军费开支庞大,却未必能增其战斗力。
军队分散各处,乃为防地方势力坐大。然如此,则难以形成集中之战斗力。且各地军队之间,缺乏有效之协同作战机制。当面临大规模外敌入侵之时,难以迅速组织起有效之抵抗。
再者,战马资源匮乏。吾朝疆域之内,战马产地难寻。
另于对外战争中,常取消极防御之战略,以城池防守为主,缺乏主动出击之勇气与决心。如此,则于战争之中,常处被动之位。
且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周边强敌环伺,安南、北漠、交趾、罗刹等强大之蛮夷政权,先后崛起。
战争频繁,吾朝与周边政权之战,几贯穿整个朝代。
长期之战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吾朝军事力量,难以得到有效之恢复与发展。”
宋承乾愈说愈亢奋,待其言罢,脸庞已然微微泛红,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渗出,而他却浑然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