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作茧自缚的朱元璋(1 / 2)

东西在自己手里只是一件物品,拿到市场上流通,才能成为商品。

要方便物品的流通,就要有便捷的交通。

所以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

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朱标把这个计划提出来的的时候,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反对声最大的就是老朱。

“什么,你要修一条从应天到北平的高速公路?”

“是啊。”

“不可以。”一向疼爱朱标的老朱,直接打断了他。

“为什么不可以?要想富,先修路。你看自从应天和周边修了水泥路之后,方便老百姓进城卖东西,老百姓都富裕起来了。”

“从应天到北平,直线距离就有一千多公里。都用水泥修路,要花多少钱?就你说的商品流通收的税收,要多少年才能把成本收回?”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让周边的老百姓富起来。”

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虽然是出身农民,但是老朱听了这个政策也是大吃一惊。

因为这和历朝历代愚民弱民的政策不相符。

按照韩非子的说法,老百姓不能太聪明了,太聪明了就不好治理。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在实行愚民政策。

老朱的大农村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极端,把老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大类,十八个小类。

仅仅民户就分为米户、菜户、蛋户、丐户等,各个户籍之间,不准随意更改

他不仅要规定老百姓的生活,还把自己的子孙都绑在条条框框上。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规定。

他希望用这种固步自封的方法,使社会静态发展,以达到消除祸乱,大明王朝永固的目的。

“公路沿线的老百姓富裕了,那别的老百姓怎么办?他们就会发动叛乱。”

“那就修一条公路网。”

“修公路网?”

“不行,不行,那得花多少钱。况且,老百姓都富起来来了就不好管了。”

在明朝莫说是修铁路,就是公路都这么难。

老朱想用网格化管理明朝,结果让王朝永固的思想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是祸乱的根源。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很多东西都是讲究天赋的,他却采取接班政策,让明代的工艺水平倒退几百年。

别的不说,就说这医术,这种技术活也要人世世代代继承下去。结果明朝的医学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从朱雄英开始,明朝多少皇室死在庸医之手。

甚至有人调侃说是明朝皇帝之所以短命,是文官集团,买通太医害死的。

如果真的那样,文官集团直接把朱家皇帝废了,自己做皇帝就得了。

真实的情况是,又有朱元璋固步自封,让明朝的医术水平整体的倒退。

朱元璋身边的侍卫武定侯郭英的长子,也是被这些庸医给害死的,这件事也直接导致了在靖难之役中反水。

很多人都说,蓝玉不死,朱棣靖难之役就很难成功。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武定侯郭英。

在建文朝,只有两个开国元勋还活着,一个是耿炳文,一个就是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