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让老张出尽洋相,开启老百姓的心智,也会有损朱家父子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士可杀不可辱,礼敬之!”老朱终于是笑了,他很欣慰,儿子果然是好大儿,格局和眼界就是不一样,甚至是有人主之资。
他叫来传令兵:“传本王令旨,要礼敬张士诚,任何人不可怠慢他!”
老朱父子给的说法是礼敬张士诚,英雄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都应该礼敬。
这里强调是礼,而不是他的生死。
你来应天,我给你高官厚禄,把你高高挂起。
你不来,自寻死路,我用高规格的待遇厚葬你,总之,我老朱是有格局的人,我不会辱没你。
这其实就是默认张士诚可以学田横,义不见高祖,成全他古之大义了。
张士诚不是陈理,谁敢留着这么一个大英雄在身边?
死似乎是张士诚最好的出路了。
徐达押着张士诚回应天,在半路上接到老朱的令旨,就明白了主上的意思。
在临近应天的时候,放松了对张士诚的看管。
英雄有英雄的死法,张士诚也没有让老朱失望,趁看管不注意,再一次悬梁自尽。
当年那个只凭借十八条扁担,就敢反抗暴元腐朽统治,杀贪官,诛豪强,领导高邮白马场起义的张士诚就这样死了。
当年以一己之力,打败脱脱相国百万大军,极大的鼓舞义军士气的张士诚,就这样死了。
当年一个盐贩子,最后在风起云涌的元末,独领风骚数十年,让境内百姓安居乐业,读书人人尽其用的张士诚就这样死了。
有人说张士诚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因为他的仁义,所以被官府欺压,只有十八条挑盐的扁担,就敢揭竿而起的时候,会有无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支持。
就是因为仁义,得人心,所以能在这吃人的乱世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来。
也是因为仁义,对于打败仗的将士,极为宽容。
他的军队没有纪律,激励将士的方式是财物和美女。
打了败仗回来,也是极力安抚,很少问罪。
尽管守着一座金山,也不能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
所以说他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不管怎么说,张士诚死了,是非成败都交给后人去评说。
张士诚死后,徐达不敢怠慢,把他的尸身运到应天。
老朱对于这个和自己对峙了十几年的大英雄,也给了足够的礼遇。
他扶着张士诚的尸身大哭一场:“九四啊,你怎么想不开啊,我和你并立吴越大地十几年,这次把你请到应天来是要和你共商国是,你怎么就想不开了!”
看老朱哭的如丧考妣,徐达等人还以为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连忙跪下请罪。
然后让人带着他的尸身回平江,以王礼厚葬之。还专门留下看陵人,四时祭扫,不可辱没了张士诚的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