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小小跟白氏一人提了一小袋苞谷,去了村里的晒谷场,那里有村里唯一的一座大石磨,是村里人专门用来磨苞谷粒那些的。
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了村间的小路上,给这宁静的早晨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李小小和白氏肩并肩,踏着轻快的步伐,向村里的晒谷场走去。沿途,村民们也陆续起身,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彼此间问候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淳朴的乡情。
到达晒谷场时,大石磨旁已经有几户人家在排队等候了。
这座古老的石磨,见证了无数代村民的辛勤与汗水,每一次转动都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
李小小和白氏找了个空位坐下,边等待边与周围的乡亲聊着天,话题自然离不开今年的收成、家庭的琐事以及孩子们的成长。
终于轮到她们时,李小小和白氏合力将一袋袋苞谷倒入石磨的进料口。
随着石磨的缓缓转动,金黄色的苞谷粒逐渐变成了细腻的面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李小小不时地用铲子将磨好的面粉铲出,动作既熟练又细心,生怕浪费了任何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娘,你说咱们这苞谷面能做出多少好吃的啊?”李小小边忙活边问,眼中闪烁着对美食的憧憬。
白氏笑着回答:“那可多了,苞谷饼、苞谷糊、苞谷馒头……每一种都能让人回味无穷。今年收成好,咱们还能多做些,给邻里乡亲也尝尝鲜。”
听着母亲的话,李小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些简单的食物背后,是家人之间深深的爱与关怀,也是村民们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的美好传统。
石磨的转动声、母女俩的交谈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鸡鸣狗吠,共同编织成一幅温馨而和谐的乡村画卷。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
当最后一袋苞谷也被磨成面粉时,李小小和白氏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因为她们知道,这些面粉不仅代表了今年的丰收,更代表了家的温暖与未来的希望。
随着夕阳西下,李小小家的院子里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用新磨的苞谷面做成的美食,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与亲情的温暖。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她们共同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