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
李定国双手捧着宝刀,向着魏渊宝船远去的方向久久凝视,他的目光坚毅、表情庄重。尽管眼中泛动的泪花早已模糊了视线,但他却立在原地,任凭影子被夕阳拉的越来越长,良久不愿离去。
魏渊按照事先的计划,留下了三分之一的舰队用以护卫伏龙岛。其余的舰队则跟随着他所乘坐的宝船向着小凌河城方向扬帆而去。满洲人原本就不善水战,而明朝海军可以说是17世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海军力量,因此拥有精良装备的大明舰队对于满洲来说近乎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十几天之后,舰队终于在一个清晨抵达了小凌河城外的小凌河码头。得益于魏渊的扩建,此处已经有了些商业码头的样子了。尽管天色尚早,但已经有不少水手和码头搬运工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小主,
自从大明将战线重新推进到锦州——义州一线之后,与战争最前线有些距离的小凌河码头渐渐聚集了不少人气,再加上魏渊的大力扶持,很快此处便成了辽东前夕战略、生活物资的集输地,从而变得繁荣起来。
宝船刚刚靠岸,早已等候在岸边的张大强、莫笑尘等人便牵着马迎了上来。一见到魏渊,张大强便急着说道:
“哎呀三爷,你可算是回来了,朝廷宣旨的使者都已经等了两天了。“
水路相较于陆路要慢上许多,再加上回来的风向又不是太顺,比原计划晚到了几日。魏渊倒是显得并不着急,对于圣旨的内容他大致也能猜出一二。远在京师的赵信等人,第一时间将北京的动态传报魏渊。在魏渊接二连三的请辞奏疏催促下,在北京被赵信胁迫的魏藻德的帮助下,崇祯终于同意了魏渊回京的请求。
魏渊接过莫笑尘递过来的马缰,用力摸了摸宝马龙驹的鬃毛,神色轻松的问道:
“使者现在何处?“
“正在锦州城内休息。“
魏渊点点头,转过身他发现了一旁脸色苍白的宇文滕启。
“来人啊,先送宇文公子前去休息。“
听魏渊这么说,宇文滕启硬撑着还想说些什么。但他的身体实在是太过于虚弱了,张大强等人在魏渊的授意下,搀扶着宇文滕启下去休息了。安排妥当之后,魏渊这才率领大部队直奔锦州而去。
锦州城内,前来传旨的司礼监太监丛尽忠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可此番传旨的对象是如今炙手可热的安东侯魏渊,即便是有一百个不满意,他也只能忍着了。
进午膳之时,跟随丛尽忠而来的锦衣卫赶来禀报:
“启禀公公,安东侯魏渊已经抵达锦州城郊。“
丛尽忠一听这话,饭也不吃了,草草擦了把嘴道:
“快!快取圣旨来!给咱家更衣!“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丛尽忠手捧圣旨赶往驻地门前恭候魏渊。
前来一同传旨的小太监阴阳怪气的同身旁的锦衣卫低估道:
“跟着出来传旨我也不是第一次了,宣旨的出门等着接旨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那锦衣卫是个老人,听说过不少关于魏渊的传闻。听了小太监的话他冷笑了下说:
“那得看接旨的是谁。就这个魏渊,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当年他在武平卫当指挥使,就敢把传旨的公公晾在翁城里登上几个时辰。现在他可是安东侯,堂堂朝廷的一品大员,让他等着接旨,你做梦吧。“
小太监不屑的“哼“了一声道:
“什么候不候的,好不都得看主子万岁爷的脸色行事。你别看他现在啊——“
话还没说完,那锦衣卫猛地拽了一下小太监,低声呵道:
“闭嘴!来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队队甲衣鲜明的明军将士小跑着出现在了街道的尽头。他们步调一致,踏在地面上发出“隆隆“的声响。尽管只有不过百人,但却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步兵之后是清一色白马骑兵,这些骑兵个个身穿软甲,背后背着新式火枪。不论骑兵还是步兵,他们的右臂之上都佩戴着红色的袖章,袖章之上绣着金色的雄鹰。
方才说话的锦衣卫看了一眼身旁被吓呆的小太监,不无得意的说道:
“看到没,这就是魏渊手下的金鹰卫队。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死士。“
小太监早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张着嘴吧说不出话来。手下就有如此气魄,那魏渊到底是何种人物啊!
伴随着一声战马的嘶鸣声,一匹黑色战马出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在白马群中,这匹黑马显得尤为醒目。恭候在府门前,方才还多有不满的传旨队伍,此刻身体竟然不自觉的开始颤抖起来。为首的丛尽忠更是紧张的嘴巴直打颤,一直到魏渊来到他面前才结巴的说道:
“奴、奴才见过安、安东侯。“
魏渊从容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太监,说:
“你就是丛公公吧,传旨吧!“
“啊,是!奴、奴才这就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