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童生想考上秀才需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级别。按照概率来算的话,一百个童生中也就只有五个人能考上秀才。也就是说剩下的九十五个人的书就白读了,他们可以选择来年再考,但是很多人则不得不面临生活的压力而择业营生。因为只有考上秀才及其以上级别的读书人才有资格享受国家给予的经济补贴同时拥有免除徭役的特权。
而黄轩口中的那些人,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百分之九十五不得志的童生。按照魏渊暗中的指派,黄轩派人寻遍了南阳府周边的数十个州县,招来了大约一百名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读书人愿意放弃仕途来魏渊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渊开出的筹码足够诱人。
凡是同意来魏渊团练的读书人不仅得到了给予团练内职务的承诺,同时魏渊给他们开出了一年三十两白银的“高薪”俸禄。三十两白银对于一个穷酸的读书人来说,意味着全家老小的温饱,意味着将不再受亲戚邻居的白眼和嘲讽。因此黄轩派出去的手下很快就招来了这一百多名读书人。
周义在一旁看的迷糊,于是张口问道:
“军师!您说的那些是什么人啊?”
黄轩笑了笑就将这些人的来历做了说明,周义听完后显得有些诧异。
“这些人都是童生吗?”
“呵呵,不全是。大部分是童生,还有一些人事秀才。另外还有一名举人。”
“竟然还有秀才和举人!真没想到!他们怎么就如此甘心的放弃了仕途呢!”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周义心中一直有着官本位的思想,在他的理念中。不论是寒窗苦读还是纵横沙场,最终极的目的就是封侯拜相位极人臣。看到有如此多的读书人自断了仕途,其中甚至不乏秀才和举人,这让他是很难理解的。
黄轩本是举人出身,如今也心甘情愿的跟着魏渊,从周义的表情中他看出了困惑。于是黄轩笑着说道:
“学海无涯但仕途有尽,一个读书人若仅仅把当官看做读书的目的那就实在是太过于狭隘了。君子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当然是治国、平天下的有效方法;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对这些读书人来说,他们的妻儿在包受冻饿之苦,他们的父母虽已年迈但仍要强撑着劳作。如果这样,他们还死抱着读书做官的念头,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岂不是痴人说梦贻笑大方了吗?对于他们而言,修身齐家此刻才是第一位的。圣人有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黄轩的一席话直说的周义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这...是周义认识浅薄了。军师说的极是在理。”
“呵呵,不必妄自菲薄。你年岁尚小,将来必大有可为的。”
魏渊刚刚在一旁听到竟然还有举人,顿时也来了兴趣。
“黄公子,还有举人来投啊!不是说考上举人就可以候补做官了吗?这人真是有趣,放着朝廷的官不做却偏偏来咱们这。”
“大人说的不错,举人如果直接为官的话需要从八九品的推官做起。若是运气够好,当上个五六品的州府大员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那既然如此,这举人还来咱们这里干嘛呢?等着做官岂不自在。”
“呵呵,大人有所不知。来的这位举人不仅仅是为举人,准确的说他是位辞了官的举人。”
“什么?辞了官的举人?真是有趣!快快把他叫来,我一定要认识认识这位奇人。”
做了朝廷的官员之后竟然还要辞官来团练里任职,魏渊实在是想不出理由来,他对这位极具个性的举人充满了期待。不一会儿,仪卫司的侍卫便带着一名男子来到了魏渊的面前。
说实话,见到这人第一面的时候魏渊还是很失望的。原本他以为拥有如此个性的人定然是个相貌英俊、个性张扬的翩翩公子,就好像是唐伯虎那样的。可眼前的这名男子长的其貌不扬不说,看年龄至少也得有五十岁了。他的脸上皱纹横生,一对小眼睛下长着一副阴沟鼻。虽然头上戴着青色的方巾,但隐约中可以看得出他的头发已经脱落很多了,发型是典型的地中海。只见这举人很是正式的一躬到底,恭敬的说道:
“草民见过大人!”
魏渊见此情景不禁皱了皱鼻子,顿时没了刚刚的兴致。他随口的问道:
“先生如何称呼,哪里人士啊?”
“哦,草民愧不敢受之先生称呼。草民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士。”
“宋应星,嗯。本官听说你原为朝廷官吏,为何要弃官来到我这啊?”
只见宋应星自嘲的笑了两声答道:
“呵呵,说出来也不怕大人您笑话。草民写了部书,可是却无钱出版。正在窘迫之际,听闻大人的军中招募文士,年俸有纹银三十两之多。草民急需用钱便来此处了。想着挣够出书的钱就回家养老去了。”
这个答案让魏渊哭笑不得,当他正想说这宋应星真是个实诚人之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小主,
“等等,你说你叫什么?宋应星?”
宋应星见魏渊神态有异,生怕是自己说错话所致。于是便急忙的躬身施礼道:
“是的大人!草民宋应星!”
“你说你写了本书?”
宋应星有些郁闷了,他心想这大人是不是神智不太清醒啊?怎么刚刚说过去的话就忘了。
“是的,草民放才是说过草民写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