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鸭绿江畔(有插图)(2 / 2)

该型坦克全重11.5吨,乘员四人,最高时速26公里,最大行程140公里,装有九零式18.4倍径57毫米战车炮和九一式6.5毫米机枪。

除了飞机和坦克,日军在火炮和机枪方面的装备比例也远低于国防军,因而在双方转入正面交战后,根本讨不得半点便宜。

进攻不畅推进受阻的日军,将症结归咎于兵力不足,于是把后路的第3军前调,也投入到战场。

前线突然出现了日军的新番号,令已准备发起反攻的国防军将领吃了一惊,出于谨慎考虑暂缓了行动。

可事实上,日军不但在武器装备方面落后于国防军,就连兵力也根本不占优势。

日军投入作战的三个军,总共拥有包括十个师团在内的不过25万兵力,其中突入华夏境内的第1和第3军,全加在一起也就17万多人。

并且日本人在战前就知道国防军已经集结的部队至少要超过自己,但他们却对交战的前景充满迷之自信,认定其在神佑和武士道精神的加持下,定能以弱战强,以少胜多。

他们的判断究竟是否正确,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国防军又经过两日的观察,大体明晰了日军的实力,于是从10月初开始全面掀起了对敌人的攻势。

原本国防军在战前拟采取的作战计划,是准备以第一集团军的一部突进至朝鲜北部地区,吸引日军主力来攻,而第二集团军则趁机对敌实施围歼。

如今随着日军以偷袭的方式挑起战端,国防军只得对原来那个类似“中心开花”的作战方案进行大幅的调整。

新的方案仍以第二集团军为主攻力量,采用包抄断敌后路的策略,力求将进犯的日军全歼于鸭绿江右岸地区。

为配合作战行动,第一集团军也将适时转入反击,钳制并打击当面的日军第2军,第三集团军则根据需要提供支援。

由于战场多处在山区,令国防军的地面重装备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陆军航空队却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体现了重要的价值。

掌控天空,得以自由行动的国防军战机,既可以帮助己方迅速了解战场情况,俯冲轰炸机甚至战斗机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火力打击。

在空中力量的掩护和压制下,第二集团军下属的第八军和轻装步兵第二师趁机对敌实施了穿插包抄,在反击开始数日后成功的突进至日军的侧后。

当日军发觉这一状况后,立刻在其指挥层面引起一片惊慌。

如此局面,即使再愚蠢的人也能看得出其危险性,日军面对的战场局势本就日渐恶化,倘若退往江南的后路再被截断,等待他们的结局已不用明言了。

为了避免开战不久后主力便遭覆灭的危局,日军也必须要做出重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