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战后的格局(2 / 2)

对此,德皇威廉二世信心满满,他在华俄之间刚刚停战后不久,就同自己的表弟沙沙皇尼古拉二世展开了积极的互动。

两人在一次海上“约会”中,各自乘坐自己的皇家游艇,相聚于芬兰湾海域。

在海上,威廉二世曾数度造访尼古拉二世的皇家游艇“北极星”号,期间两人进行了亲密的面谈。

威廉二世利用这次机会,向自己的表弟猛灌“迷魂汤”。

他谈及北欧危机、摩洛哥问题等一系列当前热点事件,并不断的鼓吹英国对德俄两国的威胁,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认可。

在这样仇英的狂热气氛下,两人草签了一份旨在共同对抗英国的防御同盟协定。

威廉二世对取得如此成就感到十分自负,甚至吹嘘这成为了“欧洲历史的转折点”,并认定德国的“局势得到了极大的缓和,终于从高卢和俄国的可怕夹攻中解脱出来了”。

然而威利的努力和看法却是竹篮打水,就连德意志帝国政府对此都不抱任何幻想。

由于这份草约完全出自于刚愎自用的德皇本人,其内容不仅对德国有着诸多牵制,反倒是更有利于保障沙俄的安全。

于是,德国首相比洛夫不惜以牺牲德国的外交声誉为代价,称此草约系德皇笔误,除非修改,否则拒绝签署生效。

随后,兴意阑珊的威廉二世也以不了了之的态度,最终抛弃了这份自己一手炮制的盟约。

彼此失去信赖的德俄关系,因此急转直下,迅速冷漠。

既然德俄失和,那么英国的机会也就来了,而且在英俄之间还有法国这个中间人,在不遗余力的努力进行着调和。

在此之前,英法两国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已经协调了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于1904年在伦敦共同签订了《诚挚协定》。

此后,把自己的盟友沙俄引入同英国的协约,就成为法国人最为急切的,想要实现的目标。

此时的沙俄内忧外困,沙皇的政府急需一笔巨额资金来帮助帝国走出困境。

法国人则抓住这个机会,促成了欧洲银行团对沙俄提供了巨额的贷款。

这笔贷款中占大头的资金皆来自沙俄以外,主要由法英两国承担,而德国则拒绝加入。

最终这笔贷款决定了沙俄的外交去向,也打破了沙俄内部反对与英国结盟的阻碍。

1907年,英俄两国在圣彼得堡签订了《英俄协约》,互相达成谅解并为双方的势力范围划界,以英法俄三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就此形成。

至此,欧洲列强之间彻底完成了重组,两大集团互相对抗,推动着这个世界朝着大战的方向不断迈进。

(第五卷浴火涅盘,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