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前面指的是邪咒不能着,这以下说种种的毒药都不能伤害。我们受持『楞严神咒』的人,内心经常保持在一种正定、正受,一切的咒诅,外道用咒术来诅咒别人,使令他身心受到障碍跟痛苦叫「咒诅」。厌蛊毒药,厌蛊所成的毒药;“厌蛊”就是在东南亚国家,他抓了很多的毒虫,让它们互相的吞噉,剩下最毒的那一只,就把这一只杀死,将它磨成毒药,这种毒药很厉害,一沾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马上毒发身亡,叫做厌蛊所成的毒药。金毒、银毒,在金器银器上面沾上毒药;草木蛇虫,草木之毒还有蛇虫之毒,乃至万物所引生的毒气。这些种种的毒害进入到这诵持『楞严神咒』人之口中,就转成甘露之味。
蕅益大师他有解释说,为什么受持『楞严神咒』,一切的毒害都不能毒他呢?蕅益大师说:因为一切法的生起是由一念的真如本性所生,就像万物要依止虚空而生。那你看过哪一个人会把虚空伤害吗?不可能。一切的万物都依止「如来藏妙真如性」而生,它怎么能够去伤害如来藏妙真如性呢?因为如来藏妙真如性,对一切法是没有对立相,没有对立相就没有抗拒,没有抗拒当然就没有伤害。你看虚空,树要往东边往西边,虚空它都不抗拒的,所以任何的法是没办法伤害到如来藏妙真如性的。因为持咒之人,你的心已经慢慢的顺从真如本性,你就跟真如本性相应,那自然是不能伤害你。
起恶不得
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
一切灾厄的凶星还有种种凶恶的鬼神,这些鬼神他是碜心毒人;“碜”参杂的意思。内心参杂毒害之心,想要去伤害修行者,但是他看到这个人受持『楞严咒』的时候,他就俱足大威德,他根本不敢对这个人生起恶心。因为持咒之人俱足如来藏妙真如性的功德,所以他有这种感化邪恶之人的效果。
尊神守护
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频那”指的是猪头使者,“夜迦”象头使者,这都是佛教界的护法神。乃至于种种的鬼王并诸种种眷属,他们过去都深受『楞严神咒』的深恩,对『楞严神咒』的法宝而发心来保护持咒之人。
这地方蕅益大师在强调的就是,你持咒之人,你念念之间已经随顺于真如本性,而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身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所以何难不灭,何毒不消呢?有什么灾难不能消灭,有什么毒不能够消除?
有一次宣化上人到东南亚国家去弘法,因为上人他在东南亚国家有很多很多的因缘而引起外道的忌妒。东南亚有很多蛊毒、放蛊,那时候宣化上人他们的弘法团队,其中有两个徒弟就中蛊了,中蛊以后就非常严重。这时候宣化上人当下持『楞严咒』加持他们,这两个人就吐出很多的小虫出来,然后才把这个蛊给逼出来。
『楞严神咒』的力量是很大,它后面会讲到。它有两层意思:
一、从我们自利的角度,我们内心的心念改变,你的法界就改变。为什么佛陀别人不能伤害他?因为佛陀心安住在如来藏妙真如性。那我们今天持咒之人,念念之间有事持又理观的时候,我们也是顺从真如本性。所以它后面会讲到「等同佛的功德」,你的内心变成柔软,所以没有毒害可以伤害你,这第一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次,因为『楞严咒』这个法是深受金刚藏王菩萨保护的,无量无边的金刚藏王手持金刚宝杵,发心来保护这个咒语。所以你持咒之人,得到金刚藏王的加持,有他力的加被,所以任何的毒、任何的鬼神不能伤害你。这地方有两层意思,后面会越讲越详细。
卯二、菩萨加持
【图二】
前面比较强调自利,就是一念心正念真如,顺从真如,自然产生灭恶生善。这个地方是说,持咒之人有他力的加被,就是金刚藏王菩萨对修行者的加持(菩萨加持)。这地方有两层意思:假设这个持咒之人大乘的善根比较浅薄,学佛不久,他还不能生起正念真如的理观,只有对这咒语一念的信心,而完全都是事持,这时候就成就菩萨随从的第一个功德。假设这个善男子,他是俱足大乘的菩提心跟理观的时候,他就俱足加持开发的第二个功德,这两种功德有所不同。
菩萨随从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
这一个人他就是一念的信心来受持『楞严神咒』,这样子就经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一万个忆,叫那由他),俱胝(一百个忆),有这么多的金刚藏王菩萨。什么叫金刚藏王菩萨呢?因为这些菩萨都是手持金刚宝杵。还有他的同一类型,在每一个金刚藏王菩萨当中,他们都有很多的金刚菩萨众而为眷属,昼夜的来保护持咒之人。假设这个众生,他乃至于散乱心,不是在禅定当中,他是一面持咒,但是偶尔打打妄想,但他内心当中对这咒语是充满信心,心中忆念口中持咒。这时候金刚藏王菩萨就经常能够随从保护这个善男子。善男子指的是对『楞严神咒』有信心的持咒之人,但是他不能够生起正念真如的理观,得到金刚藏王的保护而破除障碍。
加持开发
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假设这个人对于菩提心生起决定的胜解,这个人对大乘经典有深入的理解,对第一义谛有坚定的胜解,生起了菩提心跟大乘的空正见,能够正念真如,在持咒当中又生起理观。这时候金刚藏王菩萨「精心阴速发彼神识」,“精心”指菩萨依止这一念的如来藏心,“阴速”,暗中很快速的来启发这个人的心识。菩萨能够在真如的心性当中,来启发持咒之人。这个能够有什么好处呢?能够记忆自己过去八万四千恒河沙大劫当中,所发生的种种善恶的事情,内心都能够周遍了知,而没任何的疑惑(产生了宿命通)。其实这个地方就等于是开显了菩萨的五种神通。
蕅益大师说:他这种神通不是自力开发的,是菩萨帮他开发的。菩萨就怎么能够帮我们开显神通呢?蕅益大师说:「以心印心」。金刚藏王菩萨安住如来藏妙真如性,持咒之人他在持咒过程当中也是正念真如,也是一念不生,念念之间也是随顺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他就能够以金刚藏王那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来感应道交,加持持咒之人,使令他快速的成就神通,就是「以心印心」的道理。你看我们平常要得佛菩萨加持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佛菩萨安住在真如本性,我们安住在妄想,这两个磁场不一样,不是说他不加持我们。诸佛菩萨对众生都有发愿要加持众生,问题是我们的心没办法顺从诸佛菩萨的心,他加持我们加持不进来、加持不进来,问题在这个地方。
持咒之人念念之间能够生起理观,他就能够得到金刚藏王菩萨「精心阴速发彼神识」。依止一念清净心,冥冥当中来开显我们的神通的善根。我们学习大乘佛法我们发觉,我想我们一个大乘的修行者跟小乘人是不太一样的,小乘人的心胸是狭隘的,他是观自己的身心世界,对诸佛菩萨有什么功德,他一概没有兴趣,也不想去了解。大乘佛法的心是缘十法界的,特别是佛法界的功德,大乘佛法要有一定的信仰。在《八十八佛》说:「深信诸佛皆充满」。你一个大乘的修行者,你要相信诸佛菩萨永远没有灭度。佛菩萨因地的时候都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成就以后灭度了呢?我们在法界当中,佛菩萨有很多磁场在加持我们,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他们的愿力是遍整个法界。问题是我们自己要准备好,你只要把你的心调整在如来藏妙真如性,诸佛菩萨的加持自然就进来,就好像月亮它本身很想要照亮我们,但是你这个水要把它弄得平静,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金刚藏王菩萨对我们的加持。
卯三、不堕恶道
【图三】
一个受持『楞严神咒』的人,在他未来的生命当中,就不再堕落三恶道中。
小主,
标时至果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
第一劫指的是什么呢?这段经文是顺前面的发菩提心受持『楞严神咒』,从前面的经文而来的。这个人他已经产生决定的菩提心,而且俱足大乘的空正见,念念之间能够正念真如,能够顺从本性,而来受持『楞严神咒』。从他开始受持『楞严神咒』当下的色身开始,到他成佛前的最后一生。这叫「从第一劫,乃至后身」。
不生神鬼
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咤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他生生世世只要能够俱足菩提心而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来受持『楞严神咒』,他不生药叉(捷疾鬼,飞行速度很快的一种鬼)、罗刹(也是速度很快,不过药叉偏重在男众的鬼,罗刹是女众的鬼。这两个都是吃人血肉的鬼)、富单那(臭恶之鬼,身上特别的臭恶,他会引起一个人身上的热病)、迦咤富单那(“迦咤”就是特别,特别恶臭的鬼)、鸠盘茶(厌魅鬼。晚上我们会做恶梦,有些时候是受了鸠盘茶鬼的干扰)、毗舍遮(噉精气鬼,吸人家的精气),并诸饿鬼,这饿鬼就很多,像焰口鬼、咽针鬼、嘴巴吐火的、或者是喉咙很小肚子很大的咽针鬼种种的饿鬼,乃至于有形无形,有形色没有形色的这种卑贱的众生,或者有想无想,“有想”就是鬼神精灵,“无想”精神化成精石、土木,如是恶处。这种俱足苦恼卑贱的众生,我们都不会堕落到这样的鬼神道去。
不生贫贱
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是善男子能够读或者是诵,“读”,对着文字来读,“诵”,背诵;或者书写,“书”,用毛笔一笔一画很正式的叫“书”,比较简单叫“写”。书写以后或者携带在身上,或者用器具把它储藏起来,或者用种种的香华蔬果供养在佛堂中,这个人在劫劫(从第一劫至最后一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他不会生长在卑贱的果报。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它这段经文是随顺前面的决定发菩提心的人受持来说,才有这样的不堕恶趣的效果。那么这个道理,我们去查《大乘起信论》,它有一段的开示跟本经的经文是相随顺的。它说:一个人他经常能够的正念真如,会产生一种真如的内熏,真如本性在内部自然一种不思议薰习业用。一个人不断的正念真如,不断的持『楞严咒』,把心带回家,这样子会产生一种真如不思议的业用。
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够使令众生成就两种善根:
一、能令众生厌生死苦,欣求涅盘。你不断的观察五蕴身心,都是假名假相,你的心对这样的一种因缘,安住不生灭心,而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你慢慢慢慢对这种生死的果报淡薄。蕅益大师说:一个人不断的观察真如,他的生命会变得比较淡薄,对生死的因缘不生好乐,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