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 186页,辛二、杀戒。
我们讲到《楞严经》的修学方法,有正行跟助行的差别。正行主要是修学耳根圆通的法门,助行本经讲到两个重点:一、圆持四根本重戒,二、诵持《楞严神咒》。我们这一段讲到圆持四根本重戒,这地方的戒法跟我们一般声闻的戒法,是不太一样的,大家要把它分清楚。
声闻的戒法它是以事相做根本的,它是由事而入理。你看我们在修学比丘戒的时候,我们刚开始不是很重视无常无我的智慧,反正你就照着做,把佛陀所制定的制教你照着做,慢慢慢的由戒修定再修慧,它是由事入理。
菩萨戒是相反的,菩萨戒他一开始要求你安住菩萨种行,你才有资格持戒。所以菩萨戒是由理而入事,他先入理观,然后再从理观当中产生事相的修学。这地方大家要区分清楚。
当然菩萨的理观,我们一般叫做菩萨的戒体,戒体的内涵,在蕅益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他老人家提出七个重点,我今天讲出其中两个,他说:菩萨戒体,这个理观有两个主题:一、「本源清净,以为其体」。二、「增上的善心,以为其因」。
你整个菩萨道断恶修善度众生,你依止什么样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心态是很重要。它整个菩萨道的体就是「本源清净」。我们讲是因为正念真如,所以开显我们内心本俱的清净本性,在清净本性当中,本来没有杀盗淫妄。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没有杀盗淫妄,那当然我们应该要不杀盗淫妄。我们过去在持戒的时候是从因果的思考,我为什么不杀盗淫妄呢?因为我杀盗淫妄来生会遭受到痛苦的果报。
一般我们在人天乘的思考是「业果」,但菩萨戒的思考不是这样,他是念念随顺真如,我既然要成佛,我就应该随顺真如,那么真如没有杀生,所以我不应该杀生,杀生是妄想做的事情,真如怎么会杀生呢?因为它内心当中本来没有杀生的功能。
第一个、你整个心态的依止点是「本源清净」,以真如本性来当做你整个菩萨道的体。其次、以「增善的善心为因」,这个“因”就是功能,你要表现菩萨道你一定要有功能,增上的善心就是菩提心,你要观察十法界的差别因缘,思惟佛法界的功德,而生起上求佛道;思惟众生法界的痛苦,而生起下化众生。上求下化,来当做整个菩萨道的因地功能。
也就是说,整个菩萨道它修学的行动,是从一个清净心跟菩提心的结合所发动出来。它整个修学是先从理观,而入事修,先安住菩萨种性,然后才有菩萨修学的行动。
好,那么我们看这个讲义的辛二、杀戒,这个地方我们从第四段废权防难开始说起,看经文:
废权防难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
这段经文讲到杀生相关的关系,就是吃肉的问题: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预言在末法时代,有很多所谓的善知识他提倡吃肉。他怎么说呢?他说食肉是得菩提路,吃肉会让我们身体健康强壮,是有助于修菩萨道。佛陀知道,在末法时代有很多这样邪见的众生出现,佛陀必须要把这观念讲清楚,把食肉的问题很清楚的做一个交代。
佛说:「我令比丘食五净肉」,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是允许比丘来食用五净之肉。五净肉是什么意思呢?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自死(自然死亡)、鸟残(鸟类吃剩下的肉食)。这五种因缘俱足就表示说,比丘得到这个肉是没有杀生的因缘,他的死亡跟我完全没有关系。佛陀是允许吃五净肉,但是他有他背后的内涵在里面,佛陀要讲出来。佛陀说:这些的肉其实是我神通道力变化,它根本没有生命现象。
佛陀为什么要用神通道力变现五净肉来让比丘吃呢?佛陀讲出他的道理:婆罗门(印度)的气候是地多蒸湿,特别的干旱,而且很多的雨水湿气很重,在很多土地的结构是很多的砂石,所以一般的蔬菜根本就很难生长,在这种情况之下,假设不开缘吃五净肉,那比丘就很难去维持他的生命。所以佛陀以大悲心来显现神通力来变化五净肉,这五净肉是佛陀大慈悲的神通所加持的,它只有肉的假名、假相、假用,根本没有生命现象,主要是让比丘得到这样的滋味来维持他的生命。
这地方等于先做一个预言。说:欸!你看佛在世的时候,佛陀也允许吃五净肉,那我们现在当然也可以吃!这一段蕅益大师的注解当中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既然佛陀不允许我们吃众生肉,那佛陀直接就变现蔬菜就好,为什么要变五净肉,然后给后世产生这样一个误解。
蕅益大师解释说:佛陀的出世不能有种种怪异的现象,要很正常。佛还没有出世之前印度没有蔬菜,结果佛出世以后变成有蔬菜,佛灭度以后蔬菜又消失了,那大家就觉得很奇怪啊!佛教是不能提倡怪力乱神,所以佛陀在世间不能坏世间的假相。《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相。也就是说,佛陀必须要随顺众生的因缘,是这个道理。这个地方,佛陀把佛世的时候五净肉的真实相貌讲出来了,那大家就不能有藉口了。
小主,
第二段跟第三段就开始把食肉的过失讲出来。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奈何”为什么(有诃责的意思)。佛在世的时候吃五净肉还有道理,因为五净肉是佛陀变现的,那现在佛陀灭度以后,变现的五净肉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佛弟子又吃五净肉,那这样子怎么可以称为一个修学圣道的佛弟子呢?为什么吃肉就不是佛弟子呢?
汝等弟子当知,一个修道之人经常的吃肉,纵使你能够得到心开意解,他有多闻的智慧、有俱足一些相似的智慧、乃至于有种种三摩地禅定的相似的功德,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但是这个人是大罗刹。我们看佛陀在戒律里面诃责弟子,很少用这么重的话来诃责,这个人是大罗刹。你看我们菩萨戒说:这个人明明知道这个是过失,故意的起心来犯戒,佛陀顶多说这个是痴人、畜生无异、木石无异;说你这个人是畜生、是石头,没有判断力,顶多这样子。
这个地方说你等于是罗刹。什么叫大罗刹呢?罗刹是吃肉的,你是一个有多闻、有智慧的叫大罗刹,但是你的本质还是罗刹。
他的结果是「报终必沉生死苦海」,他享尽他的福报以后,他就堕落到三恶道去,变成鬼神之类。前面我们讲到,上品的大力鬼王、中品的飞行夜叉、下品的就是地行罗刹。非佛弟子,因为他已经损坏了自己的菩提善根,即便他每天还是拜佛、持咒有种种的加行,但是他已经破坏他菩提的善根。如此食肉之人彼此相杀相吞,这种因果的辗转相续没有了期,又怎么能够出离三界呢?因为你一天到晚吃肉,欠众生很多命债,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还得清楚呢?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佛陀要阿难尊者:你应该把这样的正法,辗转流通到后世,让大家知道你要修学大乘的三摩地,次断杀生。这个地方讲:第一要断淫心,第二断杀心。这才是如来(现世的佛陀)、先佛(过去佛陀),过去现在诸佛一种决定的清净明智的教诲。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诃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很少,大概带过去,当然他的理由就是说,吃肉为什么这么严重,会变成大罗刹呢?
《梵网经》有讲得很清楚,说:「食肉之人,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你这个人本来很有慈悲心,但是你每天吃肉,慢慢慢慢的无形当中你慈悲心消失掉。
有些人说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这一句话是完全不合乎道理,因为你酒肉穿肠过的时候,你的佛已经慢慢慢慢不在心中坐,是罗刹在心中坐,怎么佛在心中坐呢!破坏你的大慈悲心。这个道理在唯识学讲得很清楚,唯识学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互含互摄的,心会牵动你的色身,色身也会牵动你的内心。
在《宗镜录》,永明延寿讲一个小故事,他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群比丘在山林中修学,那时候大家结夏安居九旬用功,很多人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在用功当中,有很多的猴子,猴子看到比丘这么用功很精进,看大家都在打坐就起欢喜心,就送很多的鲜花、很多的水果来供养这些比丘们。比丘九旬用功,成就圣道以后就离开了。
比丘离开没多久,外道也看到这个地方,欸!这个地方不错啊!他也住下来。过去供养比丘那些猴子也过来,看他们在修行也拿花、水果来供养。但是这猴子一看,哎哟!这些人跟之前的那些人的动作不太一样啊!比丘都是正襟危坐,外道有的是一只脚站着、有的是躺在地上,各式各样的姿势。
猴子刚开始看还不怎样,看久了就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子呢?猴子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成群冲下来,就强迫这些外道们坐好,把他们的腿盘好,双手结法界印,把他们眼睛强迫闭起来。外道刚开始当然抗拒,但久了,这个方法还不错,容易摄心喔!结果因为结跏趺坐,外道很快的成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宗镜录》永明延寿大师说:可见得你身体的动作,会影响你的内心。你看,外道刚开始没跏趺坐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得到禅定,都是散乱。所以你吃肉它只是一个色身的行为,但是我们的五蕴身心,身心世界是互动的,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在讲「沙弥律仪」,诸位就知道,为什么要俱足威仪呢?因为威仪它会产生摄心的效果。这个地方佛陀是对末法众生的吃肉,可以说是很严厉的诃责跟批判。那该怎么办呢?下一段讲到对治的方法。
解脱之本
举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人假设不断杀,在《楞严经》讲断杀,不是只有杀生,包括你吃肉,包括你吃众生所有的部分都叫做杀,这地方的杀生是很广泛的。假设你不断除这样的杀生的心念跟行为,而只是一昧的修学大乘的三昧,就像一个人,你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结果又高声的大叫,希望别人没有听到。换句话说,你把自己的耳朵塞住,只有你自己没有听到,别人都听到的,这叫「欲隐弥露」,本来要隐瞒自己的过失,结果是更加的显露他的过失。也就是我们一方面要杀生吃肉,一方面又想远离三界轮回,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先讲出一个譬喻,以下合法。
法说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佛陀先讲出一个比况:身为一个清净比丘,乃至于一个清净持戒的菩萨,在乡间的小道行走的时候,都不去踩踏有生长功能的这些野草,当然也不可能用手去拔。佛弟子连对草都这么的爱护,又为什么修学大悲心的这些大乘佛弟子,而取众生的血肉来充食呢?连草都不可以去踏了,何况是食众生肉,一个有生命的众生肉呢?应该怎么办呢?下一段,佛陀就讲得很清楚。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
佛陀要我们在断杀生的时候,要断三种因缘。假若诸位比丘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不服,“服”有两层意思:一、服食,服食其肉;二、服用,穿的衣服鞋子叫用。「东方」指的中国,印度在西方。我们中国的丝棉绢帛,这四个字加起来就等于丝织品,“丝”是一个总称,比较细的丝就叫“绵”,“绢”是由生丝所做成的物品,将绢做成棉被、做成手帕等等,“帛”就是把生丝再跟其它的东西混合加工以后的作品,总而言之就是丝织品。
佛陀举出三种要断的,丝棉绢帛是最重的,这可以说是广泛的杀生所成就的。「及是此土靴履裘毳」,“靴履”动物的皮做成的鞋子,“裘”野兽的皮所做成的衣服,“毳”野兽的毛;皮跟毛来做成的衣服鞋子之类。还有「乳酪醍醐」,刚出来的叫做“乳”,提炼以后就变成“酪”,乃至于再精致变成“醍醐”。佛陀在本经是讲得很微细,断的三种东西,但这三个当中,其实蕅益大师说:有浅深的差别。
蕅祖在注解上说:丝织品是最严重的,大小乘同制而且没有开缘。靴履裘毳,是大乘不许,小乘有开缘,所以它是中等。乳酪醍醐,大小乘都有开缘,有重病的因缘它是有开缘的。这三个有轻重的差别。
这个人能够完全不吃动物的东西,这个比丘在世间上是真实的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生命的相貌是「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他的生命只是来酬还过去的命债,随缘消旧业,他不再造新殃,未来也不再游于三界之中。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服其身分,皆为彼缘」,你吃他的肉、用他的皮毛,你就跟众生结下业缘,你再也离不开跟众生的一种力量,你跟它有缘嘛!你看他为什么做你的儿子呢?就是你过去跟他结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