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绕到后面(1 / 2)

大国航空 华东之雄 1126 字 8个月前

米格21那粗粗的身躯,在天空中做了一个最短的盘旋,就从客机的下方绕过来,向着雄猫战机的后面凶悍地扑了上去。

“哦,上帝,我敢打赌,他的这个转弯,半径不到一千米!”

说战斗机的性能的时候,转弯半径是一个经常用到的指标,这个指标不是不变的,高度,速度不同,转弯半径也不同,但是,美国空军从六十年代就接触米格21,更是研究过很多叛逃的米格21战机,在他们的飞行中,米格21从未做出过这么敏捷的动作来,简直快要比得上雄猫战机了。

不可能,他是怎么做到的?

速度越大,转弯半径越大,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了,刚刚秦风的战机,速度和客机是一样的,他为了在瞬间咬住对方的尾巴,所以就要减速了,只要抬起减速板来就行了!

现在,在大过载的机动中,秦风感觉到所有的血液都在向着下半身涌动,搞不好自己的眼前就要产生黑视了,而就在这时,腿部的抗荷服开始起作用了,他感觉到自己的腿部开始受到挤压,将血液加速回流。

这种抗荷服,效果不错啊!秦风在心中暗暗地想到。

战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但是人体能承受的过载是有极限的,所以,早就开始有抗荷服的出现了,通过人为的挤压,让血液加速回流,防止黑视的产生。

40年代,最早的抗荷服出现,其实就是囊式抗荷服。这种抗荷服用5个气囊,分别覆盖身体下肢表面的腹部、大腿和小腿。正过载较大时,气囊充气对腹部和下肢施加压力。阻止血液向下半身流转,从而保证头部的循环血量。

虽然对飞行员有帮助,但是这种抗荷服覆盖身体表面积大,散热困难。而且充气慢,加压不匀,飞行员非常不舒服。

后来,为了解决囊式抗荷服的缺点,美国兰伯特设计了管式抗荷服。对腿部加压时,靠侧管充气膨胀,带动系带绷紧衣面来间接实现。对腹部加压时,则利用与两根腿部与侧管相通的腹囊直接对腹部加压,即腹囊内压力与两侧管内压力一致。侧管式比囊式抗荷服有明显优势:即充气速度快,加压均匀,热负荷明显小。

到了70年代,美国伯顿和谢弗斯托的试验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侧管式抗荷服在持续性高过载飞行中有可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防护。所以,侧管式抗荷服能为飞行员提供更好的抗过载服务。

所以,现在秦风穿戴的全套美国装具,它的抗过载能力很好,如果说唯一的缺点,就是肚子会有些不舒服。

腿部是间接加压,压力传递损耗较大。因此需要133ka以上的工作压才能对抗过载。而腹部加压时腹囊内压力与两侧管内压力一致,近似直接加压。

但是,腿上硬,腹部软啊,所以肚子就被压得疼了。

当然,美国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到了1988年,美国伯顿设优化管式抗荷服计了气动均压式管式抗荷服,即17/组合式高科技增强设计抗荷服,俗称战斗抗荷服。与单纯的五囊式抗荷相比,可提供更多的生理保护,为美军16和15飞行员采用。

而国内呢?从60年代开始,采用囊式抗荷服,到了70年代开始,侧重发展侧管式抗荷服。自然也遇到了拦路虎腹部压痛问题,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虽然为了优化侧管式抗荷服,研究采用气簧式腹囊,对减轻腹部压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结构复杂、臃肿,不受飞行员欢迎未能列装。

试飞员穿戴的,也是最新的3抗荷服,那也是气囊式的,要到了90年代,才会开发基于侧管的均压式抗荷服,1995年列装三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