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疑心渐起(1 / 2)

“皇上,沈蓉虽说是将军府出身,但终究只是一个庶女罢了。不仅如此,她作为一名女子却不知检点,竟然多次用狐媚手段勾引太子,这样的女人绝对不能成为太子妃!因此,臣妾认为赐予她一个妾室的身份,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妾室……”

皇帝低头沉思,口中喃喃自语:

“可,沈庭毕竟是护国将军,他所立下的功劳确实不可忽视。如果他并不奢求太子妃这个位置,仅仅希望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侧妃,那么朕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他。”

皇后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她显然早已为皇帝想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皇上,关于沈府之女未婚先孕的传闻,想必很快就会传遍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到时候出丑的只会是沈府而已。而且,如果沈蓉真的成了侧妃,日后一旦生下皇子,沈家恐怕就要上奏请求晋升太子妃的地位了吧?那样一来,沈家可就如虎添翼、势力大增了……”

经过多年与皇帝相处的经验,皇后非常了解皇帝内心的顾虑和忌讳所在。

果然,听到这里,皇帝的神情有了些许变化。他原本紧绷着的脸庞微微放松,但眼神却变得深沉起来。

皇后又似乎是不经意间提起一般道:“听闻沈元哲重伤昏迷期间,是在摄政王府休养,这可真是令人惊讶啊!要知道,当初得知消息,皇上也是第一时间安排了太医过去查看,回禀的太医都说沈元哲的伤势极为严重。然而,据臣妾听闻,在摄政王府不过短短几日的时间,重伤的沈元哲竟然奇迹般地醒转过来,而且身子也在慢慢恢复。这君泽明啊,也的确是有能耐呢。”

皇后的话语虽然轻柔,但其中的意味却让人不禁深思。

果然,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紧握着扶手,眉头紧蹙,显然心中正掀起波澜。而皇后则巧妙地观察着皇帝的反应,见时机已经成熟,便适时告辞离去,只留下心事重重的皇帝在思量。

此刻的皇帝内心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深知沈元哲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如果沈元哲能够康复,无疑将对国家大有裨益。然而,摄政王府究竟是何人会有如此神奇的医术?沈元哲命悬一线之时,君泽明没有让他回将军府,而是留在自己府邸,沈元哲对于君泽明来讲,竟如此重要?

这些问题在皇帝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与此同时,皇帝也开始对君泽明产生了更多的疑心。

这个与他流淌着一样血液的亲兄弟,这个在大行国动荡不稳之时清君侧全力辅佐他登上皇帝之位的摄政王,如今看来,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疑心一旦存在,便像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而信任,也像是一张纸。弄皱以后,即使抚平,也无法恢复原样了……

皇后的这一步棋,下的极为精妙。

沈庭在回府后,听闻了这些事,气的火冒三丈。

沈蓉可是他疼大的孩子啊!如今竟如此不知检点!

他怒目圆瞪,指着沈蓉吼道:

“蓉儿!你怎得做出这种事!那可是太子啊!一不小心,惹怒了皇后,你还有好日子过吗!”

沈蓉没有讲话,只在一旁委屈的抹着眼泪,柔弱至极。

“皇上,沈蓉虽说是将军府出身,但终究只是一个庶女罢了。不仅如此,她作为一名女子却不知检点,竟然多次用狐媚手段勾引太子,这样的女人绝对不能成为太子妃!因此,臣妾认为赐予她一个妾室的身份,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妾室……”

皇帝低头沉思,口中喃喃自语:

“可,沈庭毕竟是护国将军,他所立下的功劳确实不可忽视。如果他并不奢求太子妃这个位置,仅仅希望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侧妃,那么朕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他。”

皇后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她显然早已为皇帝想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皇上,关于沈府之女未婚先孕的传闻,想必很快就会传遍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到时候出丑的只会是沈府而已。而且,如果沈蓉真的成了侧妃,日后一旦生下皇子,沈家恐怕就要上奏请求晋升太子妃的地位了吧?那样一来,沈家可就如虎添翼、势力大增了……”

经过多年与皇帝相处的经验,皇后非常了解皇帝内心的顾虑和忌讳所在。

果然,听到这里,皇帝的神情有了些许变化。他原本紧绷着的脸庞微微放松,但眼神却变得深沉起来。

皇后又似乎是不经意间提起一般道:“听闻沈元哲重伤昏迷期间,是在摄政王府休养,这可真是令人惊讶啊!要知道,当初得知消息,皇上也是第一时间安排了太医过去查看,回禀的太医都说沈元哲的伤势极为严重。然而,据臣妾听闻,在摄政王府不过短短几日的时间,重伤的沈元哲竟然奇迹般地醒转过来,而且身子也在慢慢恢复。这君泽明啊,也的确是有能耐呢。”

皇后的话语虽然轻柔,但其中的意味却让人不禁深思。

果然,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紧握着扶手,眉头紧蹙,显然心中正掀起波澜。而皇后则巧妙地观察着皇帝的反应,见时机已经成熟,便适时告辞离去,只留下心事重重的皇帝在思量。

此刻的皇帝内心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深知沈元哲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如果沈元哲能够康复,无疑将对国家大有裨益。然而,摄政王府究竟是何人会有如此神奇的医术?沈元哲命悬一线之时,君泽明没有让他回将军府,而是留在自己府邸,沈元哲对于君泽明来讲,竟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