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瞳孔异常或视力下降:如果瞳孔大小不一、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或者伤者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前发黑等视力问题,这可能提示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压迫了视神经或动眼神经等。
六、耳部症状
- 耳部无异常表现:如果耳部没有出血、听力正常、没有耳鸣等症状,说明头部受伤可能没有对耳部造成严重影响。
- 耳部出血、耳鸣或听力下降:耳部出血可能是颅底骨折的表现之一。耳鸣、听力下降也可能是头部受伤后影响到了内耳或听神经,这种情况也需要重视,可能与颅骨骨折或脑损伤有关。
头部受伤后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即使初步判断伤势较轻,也需要密切观察一段时间,一旦发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头部受伤紧急救治指南
一、引言
头部受伤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损伤情况,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袭击、运动意外等。由于头部包含着大脑这一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其受伤后的处理至关重要,及时且正确的紧急救治措施能够显着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后续的专业医疗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并创造有利条件。
二、头部受伤的类型及特点
1. 头皮损伤
-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打击或碰撞所致,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皮下血肿一般范围较小、质地较硬;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较大,可蔓延至整个颅顶;骨膜下血肿则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常因颅骨骨折引起。
- 头皮裂伤:由锐器切割或钝器打击导致头皮组织断裂。伤口边缘整齐或不整齐,出血往往较为凶猛,因为头皮的血供非常丰富。
- 头皮撕脱伤:多因头发被强力拉扯,致使大片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这种损伤不仅出血严重,还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头皮缺损,增加感染和愈合不良的风险。
2. 颅骨骨折
- 线性骨折:最为常见,骨折线呈线状,一般无明显移位,可单发或多发。单纯的线性骨折本身可能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常提示头部遭受了较大的外力冲击,需要警惕是否合并颅内损伤。
-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向颅内凹陷,可压迫脑组织,导致局部脑功能障碍。凹陷程度较深、面积较大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凹陷性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复位。
- 颅底骨折:常因颅底骨质薄弱,在头部遭受严重外力时发生。骨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颅前窝骨折可出现眼镜征(眶周淤血)、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颅中窝骨折可导致耳后乳突区淤血、脑脊液耳漏或鼻出血;颅后窝骨折则表现为枕部皮下淤血或咽后壁黏膜下淤血。颅底骨折容易并发颅内感染,需特别注意预防。
3. 脑损伤
- 脑震荡:头部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常有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伤前一段时间的事情),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 CT 等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 脑挫裂伤: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损伤,可发生在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伤者意识障碍程度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出现偏瘫、失语、抽搐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还可能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 CT 可见脑组织内有低密度水肿区及散在的高密度出血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血管所致,典型表现为伤后有短暂的意识清醒期(中间清醒期),随后因血肿形成导致颅内压增高,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可伴有一侧瞳孔散大等脑疝表现;硬膜下血肿多因脑表面的桥静脉破裂出血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进展迅速,常无明显中间清醒期;脑内血肿多由脑挫裂伤灶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形成,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相似,但症状往往更严重,且随着血肿的增大,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三、头部受伤后的现场紧急处理
1. 保持冷静与评估环境
- 急救人员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这有助于清晰地思考和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迅速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是否存在交通危险、火灾隐患、二次坍塌风险等。若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
2. 呼叫急救支援
- 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如 120),告知调度员伤者的大致情况,包括头部受伤的原因、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有无明显出血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并快速到达现场。
3. 初步检查伤者生命体征
- 意识状态:通过呼喊、轻拍伤者肩部等方式,观察伤者是否有反应,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如果伤者意识清醒,询问简单问题,如姓名、年龄、受伤经过等,评估其精神状态和定向力。若伤者对呼叫无反应,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 呼吸:观察伤者胸部起伏,倾听呼吸声音,感受呼吸气流,判断呼吸是否正常。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12 - 20 次。如果呼吸微弱或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 脉搏:触摸伤者颈动脉或桡动脉,感受脉搏的跳动。正常脉搏每分钟 60 - 100 次,节律整齐。若脉搏过快、过慢或摸不到,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循环问题,需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4. 控制明显出血
- 如果头皮有明显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对于头皮裂伤出血,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直接按压在伤口上,施加适当压力进行压迫止血。一般按压 5 - 10 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影响止血效果。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难以控制,可在伤口周围用绷带或布条进行加压包扎,但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止血无效。对于头皮撕脱伤,如有条件,可将撕脱的头皮用干净纱布包裹后,与伤者一起送往医院,争取头皮再植的机会。
5. 固定颈部(怀疑颈椎损伤时)
- 如果伤者是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严重创伤导致头部受伤,且存在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或意识不清等情况,应高度怀疑颈椎损伤。在移动伤者之前,必须先固定颈部,以防止颈椎进一步损伤导致脊髓损伤。可使用颈托进行固定,如果没有颈托,可就地取材,用衣物、毛巾等卷成卷,放置在伤者颈部两侧,然后用绷带或布条轻轻固定,限制颈部的活动。
6.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检查伤者口腔和鼻腔内是否有异物,如呕吐物、血块、泥土等,如有,应小心清除。可将伤者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或镊子清除异物,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者颈椎移动。如果伤者有假牙,也应取出。对于意识不清或呼吸不畅的伤者,可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即一手置于伤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手置于下颌骨下方,向上抬起下颌,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若怀疑颈椎损伤,则采用下颌前推法,即双手分别置于伤者头部两侧,将下颌向前上方托起,保持头部处于正中位,不后仰也不旋转。
四、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正确搬运伤者
- 在搬运头部受伤的伤者时,要特别小心谨慎,避免加重伤者的损伤。如果伤者意识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可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让伤者缓慢坐起,然后慢慢站立并转移至担架或救护车上。如果伤者意识不清或怀疑有颈椎损伤,应采用担架搬运,并遵循脊柱损伤搬运原则。至少需要三人同时操作,一人固定头部,使其与身体保持一致,不晃动、不扭转;另外两人分别在伤者的两侧,将伤者水平抬起,平稳放置在担架上。担架应保持水平或头部略高于脚部,以利于脑部血液回流。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搬运并进行相应处理。
2.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在转运途中,应持续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可使用便携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如果没有,至少每隔 5 - 10 分钟手动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伤者呼吸、脉搏微弱或停止,应立即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变化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院急诊科,以便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
- 确保伤者的呼吸道始终通畅,随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如果伤者呼吸急促或有缺氧表现,应给予吸氧。一般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调节,通常为 2 - 4 升/分钟。对于严重缺氧或呼吸衰竭的伤者,可能需要面罩吸氧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4. 避免颠簸与震动
- 转运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避免急刹车、急转弯或剧烈颠簸,以减少对伤者头部的震动。可在担架上放置床垫或缓冲垫,增加舒适度并减轻震动对伤者的影响。如果路途较远或交通状况不佳,可考虑请求交警部门协助,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尽快将伤者送达医院。
五、医院内的紧急救治流程
1. 急诊室接诊与评估
- 伤者到达医院急诊室后,医护人员会立即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评估,包括再次检查生命体征、详细询问受伤经过、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等。同时,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补充液体。一般会先抽血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等指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2. 影像学检查
- 头颅 CT 是头部受伤后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病变情况。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伤者,可直接送往 CT 室进行检查;对于病情危急的伤者,如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可能需要在床边进行简单的头颅 X 线检查或便携式超声检查,初步判断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情况,同时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待病情稍有稳定后再行 CT 检查。
3. 专科会诊与治疗决策
- 根据伤者的检查结果,急诊医生会及时请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进行会诊。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是头皮裂伤或头皮血肿,可在急诊室进行清创缝合或局部处理;如果是颅骨骨折,对于单纯线性骨折且无明显移位和颅内损伤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对于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或颅内血肿等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脑损伤患者,如脑震荡可给予对症治疗,如卧床休息、止痛、止吐等;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则需要根据血肿大小、部位、伤者意识状态等综合判断,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清除血肿等措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会密切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颅内感染
- 原因:多因颅底骨折导致脑脊液漏,细菌经漏口进入颅内引起。也可因头皮伤口感染蔓延至颅内或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不彻底所致。
- 表现:伤者可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
- 处理:一旦怀疑颅内感染,应立即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等。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对于脑脊液漏,应采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大多数脑脊液漏可在 1 - 2 周内自行停止。如果脑脊液漏持续 4 周以上仍未愈合,或出现颅内感染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修补漏口。
2. 癫痫发作
- 原因:头部受伤导致脑组织损伤、出血、水肿等,刺激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可发生在受伤当时,也可在伤后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数年出现。
- 表现: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分为全身性发作(如大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和局灶性发作(如局部肢体抽搐、感觉异常等)。
- 处理:对于癫痫发作的伤者,应立即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防止窒息。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药物进行止痉治疗。对于频繁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者,需要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给予静脉持续泵入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等。同时,应进一步检查脑电图、头颅 CT 或 MRI 等,明确癫痫发作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抗癫痫药物长期治疗,预防癫痫再次发作。
3. 肺部感染
- 原因:头部受伤后伤者常因意识障碍、卧床不起、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导致痰液积聚在肺部,容易继发肺部感染。此外,误吸(如呕吐物、口腔分泌物等吸入肺部)也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表现:伤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可显示肺部有炎症浸润影。
- 处理:对于肺部感染的伤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可采用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必要时进行吸痰。根据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等。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伤者的免疫力,促进肺部感染的康复。
七、康复与预后
1.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 头部受伤尤其是脑损伤患者,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仍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康复治疗能够帮助伤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应早期介入,在伤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即可开始。
2. 康复治疗的方法与内容
-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主要针对肢体运动障碍的伤者,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助力运动等方式,帮助伤者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