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驼儿山”原名“驮儿山”,主峰海拔386米。其总体形状在东面看似马鞍,似驼峰,在南面看是一山峰。这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主峰与小峰相连,状如老翁负子,故名为“驮儿山”。有清朝丁守建诗句为证:“慈父娇儿两意欢,朝朝襁负列冈峦。天工绘出劬劳象,常遗人间孝子看。”后来讹写为“驼儿山”至今。
驮儿山的东坡有石围子,相传为洪秀全所建。后有大洼子,三节石,红石壁子。北面就是儿子腚后崖,儿子腚后崖上有鸡心石。红石壁子下面有一个鼓咚石,人在鼓咚石上来回踩压,就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山下面的人都能听见。下面就是大洞,大洞是一块巨石,三面被撑起形成,里面能容下三、四十人,是上山劳作或放牛、羊的人休息避雨的地方,山风一刮,里面很风凉。据说过去躲荒乱的时候,人们也经常到那儿去。
《日照县志.艺文志》载,丁守健写有《过驮儿山》诗:“慈父娇儿两意欢,朝朝襁负列岗峦,天公绘出劬劳象,常遗人间孝子看。”山南有一站石,相传为秦王无字碑,山东有一平顶巨石,相传为秦王磨剑石,又称望海石。山后有一残碑,镌有“大定元年,重修塔记”等字样。山前旧有“秦王寺”,又名“打了寺”,现仅存遗址。山顶有“老母庙”和众多的民间神话传说。1898年,坊子村人厉用九领导当地农民在驮儿山进行反洋教斗争。
哥、二哥没来,就坐了上位,脸上喜滋滋的。一会儿,老二来了,一看三弟坐了上位。脸上立时不高兴。但没办法只好坐了第二位。最后老大来了,见只有下位,心里非常生气,所以瞪眼扒皮,但也坐了。这就是三公殿三神像的表情所在。
这里古树参天,枝杈盘曲,在一棵八搂粗的古柏,上挂一牌:“秦五记松不记木秋”。这棵树中间筒空了,从底下的洞口往上望,见里面存蜂窝,一唱戏的小戏子在树洞里点上了火。树洞里的火着了三天三夜,剩下的树皮子还做了三口棺材。可见这棵树的年龄有多大,这座庙宇有多久。小戏子点了这把火罚了这个戏班子唱了三天戏才算完。有一次修缮庙宇,正好一树枝碍事,瓦匠要把这一树枝锯掉,锯了一会,有人说:“算了,等明天再说,吃饭吧!”第二天早饭后,瓦匠来一看树枝往上长了,真是怪了。
山前突然一声巨响,一个放牛的往山上一看,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上往下滚,他便高声叫喊:石头打了寺!打了寺啦!住持和尚跑出来一看忙跪下磕头,一边磕一边念念有词:“打了我,别打了寺,别打了寺……”说也奇怪,石头在庙后就住下了。此后这庙也就叫大了寺。打了寺的庙会是每年的3月15日,上香的、拜佛的、求雨的、老的少的络绎不绝,大殿前的香火炉(是一整块花岗岩石凿成,直径一米多,现仍在驮儿山上)内烟雾缭绕,景象非常。打了寺最后的一个和尚叫王俊亭,法名是仁斋,仁斋有一个徒弟是董家庄人,人们都叫他“本样”。
小主,
在那个时候,岚石子庙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呢!清朝时期的进士成永健,于乾隆五十一年担任日照知县的时候,曾经到此一游,并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只见那乱石堆积如山,仿佛永远也清理不完似的,山峰一转,道路愈发幽深起来。手持拐杖的他不禁心生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到了哪里,但见四周翠竹萧萧,绿树成荫,一片幽静深邃之景。
山风伴随着鸟儿飞翔而过,竹叶相互摩挲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与潺潺流淌的泉水声交织在一起,宛如天籁之音。当终于到达那座精致的寺庙之时,心中所有的杂念瞬间消散无踪,只余一片纯净安宁。
进入这寺庙境内,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一种别样的氛围。周围树林幽深,紧挨着陡峭的山崖。佛像身上生长着雨后的苔藓,藏经的帷幔也沾染了如烟般的雾气和尘埃。对着门户的桥梁横跨在山涧之上,穿过篱笆的野草长满了台阶。忽然间,一声清澈悠扬的钟磬之声传来,顿时让人感觉身心都得到了解脱,超脱了尘世的束缚。
这座寺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兰若寺。这里有个和尚,法号为本德。而这位本德和尚,跟驮儿山上的另一位名叫本样的和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仁斋还有一个干儿子,是来自东徐沟村的徐茂沛,如今算来,也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啦。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座历史悠久、充满故事的寺庙,在一九五四年的时候被拆除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啊!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种种传奇和佳话,似乎也随着寺庙的消失而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铁拐李的传说
相传,古老而神秘的八仙曾经云游至此地——驮儿山。这座山峰高耸入云,山势异常陡峭,但同时又拥有令人陶醉的秀丽风光。
八仙们被这迷人的景致所吸引,纷纷决定在此落脚,尽情游览一番。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已到正午时分,众人感到饥肠辘辘,于是铁拐李主动承担起生火做饭的任务。正当铁拐李准备生火时,韩湘子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去寻觅一些柴禾来助燃吧!”然而,铁拐李却微笑着摆了摆手,表示无需如此麻烦。只见他缓缓地将自己那条瘸腿伸进了锅底,刹那间,火焰熊熊燃起。
此时,锅中正煮着一些大小适中的卵石。不多时,汉钟离与张果老从山顶漫步而下。当他们看到铁拐李等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锅中的卵石时,不禁大为惊奇。但好奇心作祟之下,两人还是飞身而下,各自拿起一颗卵石放入口中咀嚼起来。
就这样,大家一边愉快地享用着独特的午餐,一边谈笑风生。过了一会儿,铁拐李突然起身说道:“诸位稍等片刻,我要到那边处理一点事情。”说完,他便转身朝着不远处的大光崖走去。抵达光崖之后,铁拐李悠然自得地背靠着崖壁,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瘸腿。就在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铁拐李的身影竟然如同烙印一般留在了崖壁之上,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人像。
时至今日,倘若有人站在南面朝北眺望驮儿山,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布鸽崖那陡峭的峭壁之上,赫然呈现出一个天然形成的人形影像。这个人影右手拄着一根拐杖,形象极为逼真,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一般。毫无疑问,这便是传说中铁拐李留下来的印记,它见证了那段充满奇幻色彩的历史,成为了驮儿山一道永恒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