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淮南旱灾,恐怕不容乐观了,袁术似乎与曹操交战,全然不顾灾情,若淮南颗粒无收,百姓必定食不果腹,届时恐怕横尸遍野。”
“什么?淮南大灾?”阎象坐不住了,他离开了寿春之后,这消息就不怎么灵通了,但他知道淮南今年雨水确实少了。
“阎先生有所不知,自那袁术称帝之后,在淮南横征暴敛,又为壮大实力,强征百姓为兵,得老天爷责罚,降大难于淮南,淮南已是半年多没下雨了,土地干裂,粮食无收。”
“今年庐江雨水也不多,我们太守深感忧虑,便在皖城囤积了些粮食,好在庐江情况还好,一旦淮南粮食吃尽,灾民必会涌向附近郡县,我们太守便能收拢百姓,施粥发粮,也好给百姓一条活路。”
“太守原本想派个人去淮南,只是,淮南乃袁术地盘,太守又担心惹恼袁术,若淮南百姓自己往庐江迁移,那倒还好,太守倒可以给口饭吃,可若是百姓往徐州方向跑,徐州吕布和刘备交战正酣,恐怕会波及百姓呀!”
鲁肃几句话,把刘敬想救淮南百姓却又无能为力的处境说了出来。
“唉,太守,若是有一个在淮南颇为威望之人,愿意去淮南收拢百姓,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鲁肃明着是感慨一番,实则暗有所指。
阎象又不傻,很快便听明白了,在淮南颇有威望之人,不就是指自己吗?
鲁肃下意识地看了阎象一眼:“咦!阎先生久在淮南,又颇有威望,岂不是最好的人选吗?太守,不如请阎先生助我等一臂之力。”
刘敬故意叹了口气:“阎先生今日是来向我辞行的,此乃我庐江之事,又岂能劳烦阎先生呢?”
“这……未免太不凑巧了。”
阎象坐看刘敬和鲁肃你一句我一句的,句句暗有所指,心中又气又觉得好笑。气的是这两个人明明是有所谋划,算计自己。他觉得好笑的是,明明只是雕虫小技,这两人似乎还觉得这计策很高明,还以为自己看不出来似的。
然而,阎象并没有真的生气。首先,他在淮南之时,就知道淮南今年没下过雨,如今有旱灾,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其次,袁术横征暴敛,他也是知道的,如果他在淮南,也必不会坐视不理。
小主,
再次,他知道,袁术称帝后,骄横无比,是不会管百姓的死活的,如果刘敬不出手救这些百姓,淮南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如今刘敬愿意出粮食,接济百姓,这是好事。无论如何,自己都应该帮一把,以尽绵薄之力。
想到这里,阎象便向刘敬行了个礼:“太守真有意接济淮南百姓?”
“自然,我在皖城都囤积了三十万石粮了,百姓来多少我都接收。”
三十万石粮?这数量着实让阎象吓了一跳,这粮是怎么囤的,哪来那么多粮?不过,他相信刘敬不会骗他。
“若太守不嫌弃我愚钝,我愿前往淮南一趟,引百姓到庐江来,只需太守放粮,救百姓一命。”
“这……阎先生要回家乡,如今因这事有所耽误,我心中难安呀!”
“太守愿意拿三十万石粮食,来救济百姓,可让数十万百姓有活命的机会,我去一趟淮南,不过略尽绵薄之力而已,我若坐视不理,这心里恐怕这辈子都难安。”
刘敬一听,自己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也不再扭捏:“那就辛苦阎先生跑上一趟了,我代表淮南数十万百姓,感谢阎先生!”他朝阎象行了个礼,虽然他压根就代表不了淮南百姓。
不过,他并没有让阎象马上就去,而是等曹袁之间的交战结果。
五天之后,前线终于传了消息,二十余天前,曹操大破袁术大军于蕲阳,斩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将。刘敬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些激动,终于到了自己有所动作的时候了。
他连忙找刘晔和鲁肃,商议大事。
“两位,今收到消息,曹操大败袁术于沛国蕲阳,袁术回到淮南。不过,据消息得报,袁术是提前渡淮而走,留四将镇守蕲阳,曹操才大败其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