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屯田之才与《四民月令》(2 / 2)

刘敬叹了口气,明白自己恐怕是找不到国渊了,去那么远的地方,还不如去兖州挖韩浩、枣祗划算。说起来,曹操现在应该在干嘛呢?按历史进程来看,曹操这会儿应该在迎孙子东归呢!

突然,“啪”的一声响,娄圭一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把刘敬和鲁肃吓了一大跳。

“子伯,你干嘛呢?吓我们一跳,桌子不疼吧?”

娄圭这才想起自己这一掌拍得有重了,手掌通红,微微有点疼:“太守,桌子怎么会疼?明明是我手疼!”

“我知道,看来你还知道手是你的!”

“哈哈哈哈,屯田之人,我找到了!”

“哦?谁呀!”刘敬和鲁肃看着娄圭。

“崔质!”

“崔质?”娄圭说起一个刘敬从未听说过的人物。

“早在四五年前,我受刘表之请,在南阳引一些南下的士人到襄阳,当时董卓作乱雒阳,南下荆州之人不少。其中一人便是崔质,博陵人,他与其族叔崔钧一起入荆州。”博陵崔氏,这来头不小。

“说起来,崔钧似乎更有名,他是太尉崔烈之子,崔烈为董卓所杀,崔钧就与侄子崔质一同南下,不过,这崔质年纪比崔钧还要大。”这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荀攸的年纪也比叔叔荀彧大。

听到娄圭说起崔钧,刘敬突然想起来了。这崔钧不是与诸葛亮关系很好的那个诸葛四友之一的崔州平吗?其他三个是石广元、徐元直和孟公威。

“那崔质的祖父,也就跑崔烈之父,叫崔寔,是名能臣,善于治理地方,据说他常与百姓打成一片,懂得农事,不仅知道耕种农田,还会麦、黍、麻、豆、蚕桑、蔬果、树木的种植,连家畜饲养都会。”

“大概四五十年前,他曾写过一本书,名为《四民月令》,当时广为美传!”

“《四民月令》?”刘敬惊呼!

“太守也知道?”

刘敬摇了摇头,他只是觉得这书名很熟,却一时想不起究竟是什么书?但他猜想,这本《四民月令》想必在历史上也是一本很有名的着作。

“后来因梁冀之事,崔寔被罢官,而后穷困潦倒,朝廷曾一度想重新启用他,终是因病而不能上任。”

梁冀,一代权臣,两个妹妹分别是顺帝和桓帝的皇后,曾权倾朝野,后被桓帝所杀,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崔质南下荆州时,我曾代为接引,看到他携带一大木箱,很是沉重。那崔质将其视若珍宝,双眼不离开箱子,盯得紧紧的,初时我以为是金银珠宝,后来才知道是《四民月令》的原稿。”

“路上,我与他闲聊,曾问及他的志向,他说,他祖父去世后,留有遗言,家中世代保管这《四民月令》,学习书中之事,其父崔皓也精通农事,但已仙逝。对了,刚才我好像还没说这书的内容。”

“所谓四民,指士、农、工、商,即四民的生活与生产,例如农田耕种,即麦、黍、麻、果蔬等,家畜饲养、祭祀、教化、从商、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