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趁机投靠大宋,成为大宋的附属国,这样也能避免日后东瀛倭国的侵略,不失为一个良策。
主意打定后,高丽王王晫揉了揉有些发疼的脑袋,说道:
“诸位爱卿,既然大家都认为此举可行,那本王明日便回复大宋使者。”
“是,陛下!”
大臣们纷纷跪拜。
第二天,高丽王王晫将昨日商议的决定告知了大宋使者,同意大宋战船借道高丽。
并且表示高丽愿意归属于大宋,成为大宋的附属国,每年向大宋进贡,只求大宋能够护佑高丽。
大宋使者图得到这个消息,心中皆大喜过望。没想到此次出使竟能如此顺利,回去后皇上定会重重有赏。
于是赶忙谢道:
“多谢陛下,那我等这便准备返程,回中都城向皇上复命。”
经过一番日夜兼程的奔波,丞相陆秀夫与文天祥率领兵马回到了中都城。
与此同时,皇上派往高丽的使者也恰好抵达中都皇宫。
大宋皇帝杨浩得知丞相文天祥在明州大获全胜,击退东瀛倭国,心中甚是欢喜,赶忙派出宫中卫队出城迎接。
文天祥与陆秀夫见到皇上亲自派人迎接,心中感激涕零,见到皇上杨浩后,赶忙跪地跪拜:
“在下参见皇上!”
杨浩微笑着说道:
“爱卿们快快平身。”
说罢,关切地看向文天祥,
“文丞相,此次听闻明州大捷的消息,朕实在是高兴万分。”
说着,杨浩走上前,给了文天祥一个深深的拥抱。
“爱卿辛苦啦,此次抗战有功,朕定会重重有赏。”
稍作停顿,杨浩又说道:
“同时,还有一件好事要告知你。”
文天祥听皇上如此说,心中既感激又疑惑,如今皇上如此看重自己,着实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心中不禁感慨,若大宋早些年能有皇上这般英明的君主,百姓又何至于遭受诸多战乱之苦。
但他不知皇上所说的好事究竟是何事,正准备问皇上,好解开心中疑惑。
正在此时,忽有下人来报:
“皇上,派往高丽的使者已回中都城,前来拜见。”
杨浩一听,笑道:
“啊,这么巧?竟然与文丞相他们一同回到中都。快,宣进来。”
使者进来后,赶忙跪地参拜:
“皇上,微臣拜见皇上。”
“平身吧,爱卿。不知此次前往高丽,事情进展如何?”
杨浩问道。
领头使者赶忙回道: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微臣已将皇上的圣旨呈交高丽神宗王晫,他同意我大宋调派战船借道高丽港口。
并且有意归属于我大宋,成为我大宋的附属国,每年向我大宋进贡,只求皇上护佑。”
杨浩、陆秀夫和文天祥听到这个消息,皆是一脸惊愕,面面相觑,陆秀夫赶忙跪地拜贺:
“恭喜皇上,此乃我大宋之福啊!”
文天祥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杨浩更是开心万分,没想到派使者前去借战船借道,竟不费一兵一卒意外收服了高丽国,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心想,这高丽王倒也识趣,倘若他真心归附,自己便可派出一些护卫部队前往高丽。
一方面保障高丽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抵御东瀛倭国日后的侵犯,当真是一举两得。
杨浩忍不住大笑:
“哈哈哈哈,真是天佑我大宋啊!今日可谓是喜事成双。”
文天祥笑着说道:
“恭喜皇上,皇上圣明,才有此等好事。不过,皇上刚才说有一事要告知微臣,不知是何事?”
杨浩见文天祥发问,也不再卖关子,笑着对文天祥说道:
“爱卿,今日朕心情大好,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朕想问问,你家二公子文佛生近日可好?”
文天祥一听,心中疑惑,不知皇上为何突然关心起自己家中孩子的情况,赶忙恭敬地回道:
“谢皇上关心,微臣刚从明州回来,还未及回家。不过犬子近日一直在忙于学业,他一心想考取个状元。”
杨浩听后,心中暗赞:“果真是虎父无犬子,文丞相身为一代诗人,他的儿子倒也是个学霸级的人物,确是可造之才。”
于是微微点头,说道:
“文丞相,下次进宫,不妨带上你家公子文佛生一同前来,朕有事要与他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