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欲走,见黄蓉忙叫住她,忙回头问道:
“请问还有何事?”
黄蓉望着郭襄此时的去意已决,心里知道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将其挽留,便关切地问道:
“请问襄儿,你接下来准备去往何处?或许为娘能帮到你。”
郭襄听了这话,心中不禁疑惑,这黄蓉自称自己的生母,不知此话是真是假。
既然她问到自己的去向与意图,不妨就试探一番,看他们是否真心相助,还是虚情假意。
于是随口说道:“我欲去找我师父觉远大师和师弟张君宝,但不知他们如今身在何处。”
其实郭襄目前也是毫无头绪,不知该往何处去寻,只是随口向黄蓉一说,正好借此试探郭靖黄蓉。
黄蓉听后,心里顿时了然。那张君宝不是同杨浩大哥一同去了汴京吗?原来襄儿是打算去找他。
便忙从郭襄回道:
“为娘知道那张君宝在哪里,他如今在汴京王府上。”
郭襄一听,心中诧异,这黄蓉怎会知道自己师弟张君宝的下落,不知是真是假,莫不是骗自己?
但瞧她的神色,看自己的眼神满是爱恋与慈祥,倒不像是在诓骗。
反正自己目前也毫无头绪,既然她如此说,那不妨前去一试,看她说的到底是否属实。
于是忙回头谢过黄蓉,
“多谢您的好意,郭襄谨记了。”
说罢,礼貌地向黄蓉鞠了一躬,转身向着汴京方向走去。
而此时,汴京城内,因军师文天祥、陆秀夫,大将李庭芝等人得知杨浩同家人商议决定登基称帝之事后。
也不敢怠慢,赶忙从临安城寻来此前宋国的传国玉玺,好在忽必烈仓皇逃出临安之时尚未将其带走。
他们一同来到汴京,共同筹备杨浩登基之事。同时也定下了登基吉日,就在本月十六,也就是七日后。
于是众人不敢耽搁,杨浩带着军师文天祥、陆秀夫、李庭芝等人带着一众物资。
以及五位夫人、儿女、义父义母、各位师父家眷,浩浩荡荡向着中都城而去。
同时,安排了大宋各州郡守的一些官员,前往中都城,筹备新皇登基大典。
由于汴京城内物资众多,且汴京城作为大城,尚需有人在此镇守。
于是杨浩便命自己的大师父柯镇恶、徒儿张君宝在汴京城镇守,并派了一些武功高强之人加以辅佐。
五日后,郭襄长途跋涉,来到了汴京。很快便来到了新王杨浩的王府外。
正要进入,却被门前四位侍卫拦下。
“敢问姑娘,来找何人?”
郭襄礼貌回道:
“我想找张君宝,请问他在府上否?”
四位侍卫一听,他们并不认识张君宝。毕竟张君宝如今年仅八岁,且来此不久,故而不知此人。忙回道:
“姑娘怕是弄错了,府上没有叫张君宝的人。如今府上人员皆已去了中都城,筹备新皇登基之事。要不姑娘去中都城问问?”
郭襄一听,顿时心里凉了半截,难道那襄阳城的黄蓉欺骗了自己?
此汴京王府上竟无张君宝在此,心中不免有些犹豫,是走是留。
这时,负责镇守汴京王府的柯镇恶听到外面有动静,他虽双目失明,但耳朵灵敏,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察觉。
柯镇恶忙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向四位侍卫问道:
“你们几个在此嚷嚷,所为何事?”
侍卫见柯镇恶来了,不敢怠慢,忙躬身回道:
“柯大侠,此女前来,寻找府上一位叫张君宝的人。”
柯镇恶听了张君宝之名,自然是知道的,这乃是自己徒儿杨浩新收的弟子。
他见一个小女孩找张君宝,便忙问道:
“敢问姑娘,你是何人?为何要找张君宝?”
郭襄忙回道:“在下郭襄,来自少林寺,前来找张君宝师弟。”
柯镇恶一听郭襄之名,心中暗惊。郭襄?这名字不正是徒弟郭靖遗失的女儿郭襄吗?跟他的名字一模一样。
又听她说是来自少林寺,是张君宝的师姐,便心生慈祥之意,说道:
“姑娘,张君宝此刻正在府上,你随我来。”
说罢,柯镇恶便领着郭襄向府内走去。
郭襄进入府中,四处打量一番,只见府中有些荒凉,人气稀疏,看来还真是如四位侍卫所说,府中家眷都已去了中都城。
柯镇恶在前面一边走一边朝一个练功房喊道:
“君宝,君宝,有人找你。”
此时的张君宝正在练功房练功,听闻师祖柯镇恶唤自己的名字,便忙收功,向屋外走去。
忽然看到是师姐郭襄来到府上,不由得心中大惊。
“师姐,你怎么会来到这里?”
张君宝没想到师姐会专门找自己而来,忙迎了上去。
郭襄见到张君宝,也是高兴万分,忙给了师弟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