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强带着他去王祯的包间,亲自推开门让进这个中年人。
哈哈!刘炮仗!
王麻杆!哈哈!
两个中年人开心的抱在一起,后背锤的咚咚响!
等这两个人终于消停下来,杨三强跟王祯告辞出门。
王祯伸出手拦住了意欲转身离开的杨三强:杨小弟,你不用离开,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拉着杨三强的手,王祯向好友说:刘老哥,这个小兄弟叫杨三强,我和你提过的,前两次办事,我带着的军火就是这个小兄弟帮着张罗的!嘿嘿,在这临海江码头杨小兄弟还出手救过我们那小穆兄弟的命哦!
杨三强并不认识王祯嘴里的小穆兄弟是何人,但是能够可以和王祯称兄道弟的人物肯定也不是普通人就是了。
王祯又指着刘老板:喏,杨小弟,这个刘炮仗可不简单哦!刘畅,拿过盛朝的进士功名,进过翰林院,还出国游学多年,是民主国高层官员!哈哈!
刘畅白了一眼王祯,双手握住杨三强的手:杨小弟是英雄出少年啊!你别听这个伪莽夫啰嗦,他怎么不提自己带兵打仗的英勇,一个读书人却成了带兵的将帅?哼,再说我那是前任,已经辞职了!现在就是一只野鹤。
杨三强也算是半个读书人,当然知道进士有多难考!正牌进士可是全国前几十名!整个国家参加科考的读书人何止千、万?说考进士是万人抢过独木桥一点不为过,能考中进士的就没有简单的人物!
既然王老哥不避讳自己,杨三强就让两位老哥去坐下聊天,自己端茶倒水,开酒瓶,准备雪茄。
好久不见的两个老朋友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
杨三强出门前就安排好了的,现在茶水刚好入口,解渴又温凉!
刘老哥,你好好的高官不做,怎的跑回临海了?
刘畅刚放下手里的茶杯,杨三强又上前添上,刘畅笑着上下打量了杨三强一眼,转头说:我跟那个方大帅尿不到一个壶里!话不投机半句多,何况国家大事,他和咱从根子上就不是一种人!
哦?王祯也放下手里的茶杯,他来的早,已经喝过茶水,只是抿了一小口。开口说:刘老哥,你对那个方大帅不满意可以提出意见嘛!毕竟现在民主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你提出的那个新式教育修改方案不就很好,两条针对中学和大学教育的方案也挺受教育界同仁们赞同的嘛!这些新方案北京那边不都通过了?
虽然两人是多年好友,但是工作从来就不同,同为高官,却要从别人嘴里或者报纸里才知道对方最近的消息。
是啊,你也说是北京那边,让那个大帅来南京,他百般推脱,最后还不是妥协了?他在北京上任!王麻杆,你我都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反对盛国的人哦!他方胡子是什么东西?他就是旧军阀,对就是军阀!还是盛国培养出来的,他舍不得放下军权,你军方实职不也被他解除了?现在是啥?哈哈,留守?南京留守!就像大明朝廷在南京留着的后备班子,担着高官名头的养老闲差!
说起那个方胡子,刘畅就满腹怨言,看不起他,就是横竖看不起。
王祯也没话说,低头看着脚面,估计想起什么人了,情绪有点低落。
好久才抬头说:刘老哥,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可是这些年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死伤损失多少?能够快速结束大盛的统治,这方大头还是出了不少力的,不然民主国不可能这么快成立,按我和崔哥的估算怎么也得推迟四五年才能成功!所以当初方将军提出他想要当这民主国的掌舵人,我们也都同意了!可是,刘老哥,我们可以不做高官,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牺牲好多兄弟才取得的成果拱手让人啊,想想当初,我们一起起事反对盛国,多少朋友倒在盛国爪牙的枪口之下。就是你,刘老哥,你一个进士却带着人去研究定时器,不也差点被炸死吗?
杨三强在一边听着,他总算明白了民主国为什么不是那个崔先生当家,这些人真的是什么都能谈的。
愿望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然当初所想,这就是王老哥现在遇到的尴尬。
刘畅眼睛也红红的,开口说:是啊,我当时去弄那种危险玩意,纯粹就是赶鸭子上架!可是王老弟,我现在犹豫了,我们和我们那些死去的好友拼死拼活的搞事,好不容易挨到现在,可是现在民主国做主的是军阀!这个民主国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那我们就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将她变成我们想象中的模样!所以他方大帅拿走我手里的军权我也同意了,无所谓,我就是要在一边看着,哪怕他给我个闲差我也认了,我要好好干!即使手里没有军权了,那又怎么样!
王祯说着话,其实脸上神色落寞。杨三强也不知道这落寞的神色里有没有后悔两字。
我研究欧洲强国多年,发现欧洲国家发达的共同点就是都选择了振兴实业,实业强则国力强。我们国家也要通过创办实业才能奋起追上那些强国,缩小差距,实业兴则带动百业兴!老刘,教育和实业同样重要啊!教育可是担负着开启民智,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
刘畅还是摇摇头,开口说道:王老弟,你前不久写的一则序文我可是记得几句的:民主国成立,欲舒民困,厚国力,舍实业其谁。
当时我就知道你要兴办铁路,走实业救国路线。可是王老弟,要是这实业救国能行得通,盛国李两广、张淮水之流不也能成功?他们力主修建铁路、兵工厂、造船厂,棉纱厂,面粉厂,等等,呵呵,盛国变强盛了?不还是亡了。那黄浦江边的轮船制造厂可还是矗立在那呢,现在倒是个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
杨三强一直默默的听着,这种时候他不敢吱声,甚至一点响动都不敢发出来。
王祯咬咬牙,没说话,点起一支雪茄。说道:可是我不甘心啊!盛朝没办到的事情不代表民主国也不行,还是得去北京见见这个方胡子,我想努力试试。
包间沉默下来,青色的烟雾袅绕,只有杨三强不时起身倒茶添水。
刘畅是进士,王祯也是读书人,一阵情绪低落过后,这两位混迹江湖多年的中年男人很快就调整过来,不再聊政事,只聊家常和风花雪月。
得知杨三强也读过几年私塾,刘畅好奇的考校他了几句经文。
没想到这个杨小兄弟竟然能毫不犹豫的背诵出经文的出处,对这些经典的解释也中正平稳没有错漏。
陈老夫子虽然喜欢小强子这个学生,但是杨三强那时候手上真的没少挨板子的。
刘畅和王祯对视一眼,两人轮番上阵,一番考校后发现这个小兄弟不但传统国学经典学的不错,就是新式学问也懂不少,语言方面更是天才。
哈哈,杨小兄弟,你年纪不大,学问倒是不错,在盛国那会考取功名应该不难,就是现在,小兄弟你这学问积累程度也是有资格进入大学读书的。
杨兄弟,我刘老哥说你行你肯定行,你知道的他可是当过大官的人,他还开办过学校。
王祯当然开心,自己介绍认识的小兄弟得到肯定,自己脸上同样有光彩不是。
刘畅安家在临海多年,算是坐地户,一支雪茄两杯酒之后非得邀请杨三强和王祯去自己家里吃饭。
当然还是杨三强开车,载着两位老哥回刘家。
王祯本来想留下刘老哥在雪茄馆吃饭,可是拗不过刘老哥说他那有好多孤本收藏。
饭可以不吃,读书人怎可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