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郡主确实打算和太子见一面,把这件事告诉他。 还需特别提及皇后娘娘的娘家。
她们尚未离去。
太后瞧见了派往养心殿的人归来,只因她忙得抽不开身,未及相见。随后,她传唤了那人前来,细细询问,得知了良妃的行踪,又追问良妃是否已离开。
得知良妃仍在养心殿陪伴皇帝,甚至一同聆听朝政,太后心中波澜不惊,并未多言。
康平郡主却心生不悦,暗自嘀咕:那良妃,还有那章天爱,竟都在皇上身边。这样一来,东宫要纳新人的事,岂不是也让她知晓了?她会作何感想?
但转念一想,知晓了又能如何?
恐怕章天爱只会更加嫉妒吧。太子心仪之人,绝不可能是她章天爱!
太子无论喜欢谁,都不会是她。想到此处,她心中一阵快意,随后又命人去寻找太子。
思绪纷飞间,她想到了太子与太子妃。
太后亦不甘示弱,再次派人前去养心殿,欲探明良妃为何会在那里。同时,她还派人暗中观察那三家人是否一出慈宁宫便匆匆离去,或是另有图谋。
她们若是去见什么人,她也定要知晓。
离开慈宁宫的三家夫人,并未提出要去拜见何人,只是默默跟随着宫人,步出了皇宫。待上了自家的马车,回想起太后的那番话,皇后娘娘的娘家才有些许懊悔。
她们本该去拜见一下小姑子的。
她们觉得太后娘娘对自家似乎颇为满意,心中不禁暗自揣测:若是太后娘娘看中了自家女儿,那可如何是好?
可她们此行并非为了凑数而来啊!
家中长辈曾如此叮嘱。
但随后,她们又转念一想,觉得太后娘娘似乎并非只对她们一家满意,对另外两家也是赞誉有加。
或许她们误会了太后的态度?或许她们只是太后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棋子?太后娘娘真正看中的,或许是罗府和宁安侯府的姑娘?
太后娘娘只是不便明言,才对三家都表现出热情,所以她们无需过多担忧?
宁安侯夫人这边却有些忧心忡忡,她看着自家女儿,语重心长地说道:“若是能入东宫,按家里侯爷的说法,那是一半好一半坏,但大体上还是好的。只是你这丫头,整天就知道吃,跟个孩子似的,也不知道太后娘娘和太子殿下能不能看上你。你看看皇后娘娘娘家的姑娘,还有罗府的姑娘。”
她心中暗自觉得,太后娘娘更可能看中罗府和皇后娘娘娘家的姑娘。
对于母亲的这番话,宁安侯府的嫡幼女却不以为意,她撇了撇嘴,说道:“看不上就看不上呗,我还不想入宫呢,外面有多少好吃的啊。”
宁安侯夫人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她是个吃货,一开始哄她来时也是这般说的。
“真的吗?娘?”女儿眨巴着眼睛,一脸天真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以后什么没有?”宁安侯夫人宠溺地摸了摸女儿的头。
“那好。”女儿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你就要好好表现,在太后娘娘面前也要乖巧一些。”宁安侯夫人又叮嘱道。
与此同时,罗府这边也在议论纷纷。
他们觉得自己家的女儿极有可能要入宫为妃,因为自家女儿着实优秀。
特别是与其他两家的姑娘相比,自家女儿最文雅、最文静、最乖巧,也最有才气。
但太子妃那边的情况却让他们有些担忧。
罗府少女看出了母亲的担忧,她劝慰道:“娘不必担心,太子妃有喜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小主,
“你知道就好,”罗府大夫人看着女儿,又说道,“那宁安侯府的丫头是比不上你的,但主要还是皇后娘娘的侄女。”
“那也不如我。”罗府少女自信满满地说道。
“好。”罗府大夫人欣慰地点了点头。
皇后娘家人最后还是望向了坤宁宫的方向,心中暗自揣测:小姑子此时应该已经看了信了吧?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然而,她们并未派人前来。
在她们离开后不久,皇后终于派了人来。太后一听闻此事,便知皇后可能已经得知了消息。
见了皇后的人后,太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得知自家娘家嫂子入了宫,特派奴婢前来拜见太后娘娘。娘娘想自家嫂子还有侄女了,所以想请太后娘娘恩准一见。”来人恭敬地说道,还时不时地往旁边瞥上一眼。
太后直接告知来人,她们已经走了,刚刚离宫不久。
若是皇后想见她们,就再派人去召见便是。
太后又补充道:“若是皇后知晓了什么,就告诉她不必多虑。就算有什么事,那也是好事,并未有什么可让她担心的。”
来人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去。回到皇后身边后,她如实转述了太后的话。
“走了?刚走?”皇后听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懊悔。她懊恼自己未能早些派人前去,以至于错过了与嫂子和侄女相见的机会。
对于太后所说的“好事”,她并不以为然。她在得知一切后,心中反而有些担忧。
虽说她觉得娘家此行只是入宫凑个数,应该不会被挑中。但要知道,她可是皇后啊!
皇后的侄女入东宫为妾?这话说出去,谁会相信?
可此时听了太后的话后,她不禁有些忐忑起来。
她担心自己的娘家侄女并非只是凑数而已。更让她忧心的是,除了太后之外,康平郡主也在场。有她在,就可能会搅局。
而且她担心有些人会故意推波助澜,让她的侄女入东宫。东宫进新人她本无异议,但绝不能是她的侄女。
本来家里就不愿参与这些宫廷纷争的,除了她这个皇后之外,并没有什么可让家里人担忧的。
可要是侄女真的如太后所想入了东宫——
无论是成为侧妃还是其他什么身份,那以后她们府里就和东宫紧紧绑在一起了。
到那时,她再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了。
再说了,她的娘家侄女入东宫,也只不过是个妾而已。一个妾怎么行?她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念及娘家与东宫的纠葛,以及侄女或将成为太子妃的前景,她心生抵触。
太子性情未明,嫁入皇室难有幸福,她绝不允许此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