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宋皇子马前乞活 汉先主兵入东京(1 / 2)

走出城的是一队官员,并无武将和兵器,倒是多又旌旗伞盖,约莫五六十人,刘备并不认识,但是队伍中呼延灼、张开、梅展等原宋将却认识,这队人正是朝中高官。

走在前面两个,其一是太尉宿元景,另一个是中书侍郎张邦昌,后面的多是朝廷旧官,其中不乏赵家宗族。

这宿元景刘备识得,两年前正是他作为宋使来诏安,但是其余的却都面生。呼延灼、韩存保也认出许多在京为官的族人。

宿元景见刘备大军,面露难色,张邦昌却是神色谄媚,距离尚远便止住脚步,躬身拜道:“中书侍郎张邦昌恭迎汉王入城!”

刘备向前道:“汝等欲降乎?”

张邦昌答道:“汉王宽仁雅量,天兵战无不胜...”

不等他说完,宿元景打断道:“我等奉天子诏令,前来犒赏三军,迎汉王入城勤王。”

刘备笑道:“何处天子?”

宿元景答道:“自然是我宋家天子。”

刘备道:“宋室已衰,炎汉当立。”

宿元景道:“宋尚有半壁江山,千万子民,但连年征战,官家不愿生灵涂炭,愿请汉王入城,共商天下大事。”

刘备道:“赵官家不知恤民,残害社稷,致使国富而民贱,百姓怨声载道,细民苦于苛政,志士埋没田野,吾承天命,更社稷,如今兵临城下,非降不入。”

宿元景还想再言,张邦昌急忙道:“我等便是降了,如今官家在皇宫畏惧汉王天威,不敢来见,因此派我等前来请汉王入宫。”

宿元景狠狠瞪了张邦昌一眼,原本自打太子离京之后,宿元景等忠于赵佶的旧臣,便劝赵佶也逃出东京城。

但是却遭到了张邦昌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若是太子胜了,陛下若是出走,将成笑柄,赵佶本人根本没了主意,他根本不愿走出后宫。

巨大的危机感令他只敢呆在自己熟悉的寝宫,原本以为靠着自己儿子,便能高枕无忧,安闲自在的做太上皇,但是察觉到太子欲弃自己而去,便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中。

赵佶天性懦弱,如今就像被猫盯住的老鼠一般,腿都软了,只蜷缩在后宫,看着自己熟悉的东西,不愿面对事实。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如今东京城空虚,陛下又不愿出走,宿元景只得做最后尝试,原本还想聚集忠义之士,在皇宫设伏,但旋即被否决,最后只得争取上中下三个方案。

上者,请汉军入城,赵佶亲自加封汉王,掌管军政大权,赵佶仍然保留帝号,留居后宫。宿元景的主意是,这汉王若是想要正统,不会轻易杀了赵佶,哪怕是效仿魏武故事,但赵佶仍有帝位。

中者,赵佶请降,条件便是饶过赵氏一族性命,如本朝太祖与梁王故事。

下者,玉石俱焚。

盘算半天,这三者实际上都是在汉军掌握之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到了最后,赵佶仍是不敢走出后宫,宿元景只得带人请降。

原本宿元景还想着谈判,但是汉王那边丝毫没有谈的意思,这边的张邦昌又是奔着投降去的,因此到了现在,宿元景也无话可说。

就在这时候,身后队伍中有人说:“本朝社稷将倾,如今也只得直言,汉王殿下,我等愿降,献城以求苟活,愿汉王以仁为本,善待降者。”

这人声音洪亮,但是语调中不免有些恐惧。刘备听出这声音应该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这人说完,便上前跪倒拜伏于地,身形有些颤抖。这人一跪,后面官员也尽皆拜倒。

刘备见这子倒是有些敢言,而且言语直白,说的正是自己这造反的想要的,料想是呼延家或是韩家的公子。

便温声道:“吾素来以仁德为本,汝等若真心献城归降,安能害之?你却是哪家公子”